上海博物馆继人民广场馆和东馆外,正在规划建设第三个馆——北馆。北馆位于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据悉,上博北馆主要是一家以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核心的考古主题博物馆。未来上海博物馆将三足鼎立,在黄浦江两岸和苏州河南北都有布局。
■08
尽管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已足以显示上海艺术场馆的绝对魅力,但是这几天传来的一些消息更让人对上海博物馆未来的架构充满期待。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博物馆北馆正在进行规划建设,上博东馆则从5月21日起闭馆1个多月,相关展厅的施工和布展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而在此期间,上博人民广场馆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展品精美绝伦的“金琅华灿——张宗宪捐赠掐丝珐琅器展”昨天下午就在人民广场馆揭幕。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北馆正在规划建设
最近从上海市政协“本市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平时视察专题座谈会上传来消息,位于杨浦滨江的上海博物馆北馆目前进行规划建设。
有关上博北馆建设的消息自2022年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据青年报记者了解,上博北馆主要就是一家杨浦滨江以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核心的考古主题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定位于全球一流的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展示窗口和人民城市“生活秀带”的文化地标。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介绍,相比东馆和人民广场馆,北馆将更加聚焦专业。上博东馆的定位是世界看中国的窗口,收藏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门类的文物;人民广场馆的定位是中国看世界的窗口,未来会成为重点展示世界文明和艺术交流互鉴的场所,将会有很多与世界艺术相关的展览。
在并不遥远的将来,上海博物馆将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预计年观众接待总量超过600万人次。褚晓波透露,目前国家文物局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总数已超过6500多家,其中上博在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综合运行评估中排名第一名。上博有超过100多万件馆藏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已经接近15万件,上博还是全世界收藏中国古代艺术门类最齐全的博物馆,达33大门类。而随着“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上博将有更多的馆藏文物与观众见面。
东馆即将闭馆布展
上博北馆已经启动规划建设,而今年之初一开放即成网红展馆的上博东馆则将很快进入一个多月的闭馆布展状态。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上博东馆将于5月21日至6月底暂停对外开放,相关展厅将进入装修施工、设备调试和文物布展的冲刺阶段。
上海博物馆东馆自2月2日启用、部分展厅试开放以来,成为上海最热门的文化地标之一,目前已接待超过90万观众。但是只要去过东馆的观众都知道,目前东馆开放的只是部分场馆,一大批展馆待开,“精彩还在后面”。
为全面推进上博东馆开放“三部曲”的第二节点,进一步提升东馆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经研究,自5月21日起至6月底,东馆将暂停对外开放。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和“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将开放至5月20日。
据悉,6月底重新开馆后,上博东馆的开放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到80%左右,届时将有陶瓷馆、印章馆、玉器馆、货币馆等常设展厅,考古上海、陶瓷与中外交流等专题展厅,数字馆、古代文明探索宫等互动体验空间,以及主题各异的特别展览与观众见面。
人民广场馆“金琅华灿”
而在北馆尚未建成,东馆又暂时闭馆布展的情况下,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最近又开始重新活跃起来。昨天下午,青年报记者在人民广场馆遇到了97岁高龄的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老先生是专程从香港赶来参加他的掐丝珐琅器捐赠仪式和“金琅华灿”专题捐赠展览的。
张宗宪是收藏界的泰斗级人物,又一生热衷慈善,曾多次向上博捐赠珍贵文物。去年9月他曾向上博捐赠32套共计46件铜胎掐丝珐琅器,最近意犹未尽的老先生再次捐赠8组共计9件铜胎掐丝珐琅器给上海博物馆,两次捐赠给上博的铜胎掐丝珐琅器共计55件。
这些藏品器类丰富多样,包括陈设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等,年代跨度广,从明代到晚清民国。其中清代康熙、乾隆时期造办处珐琅作的作品,尤其能展示宫廷珐琅器的制作水平。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可供多角度地探寻和展示掐丝珐琅的发展历史,是推进相关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上博馆长褚晓波表示,上海博物馆铜胎掐丝珐琅器收藏较少,张宗宪先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表示要将他历年收藏的珍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以丰富相关馆藏。老先生的慷慨义举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