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跨界出演昆曲《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记者 郦亮

    海报。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韩宜珈是上海京剧院著名尚派青衣,但是这次她准备跨界主演昆剧《牡丹亭》。作为2024第12届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的一大看点,由健图剧社出品的昆剧《牡丹亭》6月2日将亮相宛平大剧院。在行内素有“京昆不分家”之说,而韩宜珈的尝试显然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作为上海目前最活跃的尚派青衣之一,韩宜珈近年大戏不断。去年她就在京沪两地推出汇聚南北梨园名家的“伶歌三叠”京剧专场,韩宜珈一人独挑大梁以三台尚派大戏《玉堂春》《大·探·二》和全本《汉明妃》,获得满堂喝彩。而如今她将目光投向素有“非遗榜首”美称的昆曲,这也将是韩宜珈潜心数十年京剧表演以来,首次出演昆曲闺门旦最具挑战性的人物之一杜丽娘。

尽管“京昆不分家”,之前也有俞振飞等跨越京昆的大师作为榜样,但现在的京昆界能真正实现跨界的名家并不太多。韩宜珈无疑是少数的“行动派”。从去年打造“伶歌三叠”时她对外透露“会踏实地去学习昆曲,争取早日能够在舞台上呈现”,到如今宣布正式演出高难度的《牡丹亭》,仅仅时隔一年。在韩宜珈看来,这一年的高强度沉浸式地学习昆曲,是一次尚派“寻根”之旅,也是一次自我“圆梦”之旅。

由尚小云创始的京剧尚派艺术重视在剧目、表演等方面汲取昆曲的优势,尚小云把昆曲《昭君出塞》扩展为《汉明妃》,改昆曲《风筝误》为《詹淑娟》,继承传统又别出新意。《牡丹亭》的《游园惊梦》一折是尚小云的代表作之一,多次在年节典礼等重要场合演出。可以说,京剧尚派之中有浓郁的昆曲因子。

这也是韩宜珈跨界演昆剧的优势和底气。不过她依然面临着挑战。首先京剧和昆剧虽然渊源颇深,但毕竟剧种不同,形式各异,所以由京剧而唱昆曲仍需要脱胎换骨的转变。其次,韩宜珈不仅要跨剧种,还要跨行当。她平时是京剧青衣,文武兼具,而《牡丹亭》的杜丽娘却是闺门旦,是真正的千金小姐。程式作法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了演好《牡丹亭》,这些年韩宜珈其实一直在努力。

韩宜珈此次主演的《牡丹亭》由来自浙江昆剧团的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王奉梅亲授。而王奉梅则是得到过昆曲“传”字辈艺人姚传芗的真传。当年正是姚传芗为王奉梅等排演了以《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为主戏的《牡丹亭》,让王奉梅的舞台生涯大放异彩。

韩宜珈告诉记者:“我一直心仪王奉梅老师,喜欢王老师舞台上高贵的气质和清甜的演唱,在好友的牵线下,非常幸运地得以向王老师登门求教。”这一年来,她坚持往返沪杭两地,从不懈怠。韩宜珈说,“每每上课时,我都希望王老师多说少做,毕竟是虚岁八十的人了,老师却总是说,我想让你看到规范的动作,这样以后哪怕我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你的动作也不会走样。老艺术家对艺术的热爱和严谨也激励着我努力把戏学好、唱好,向关心和支持我的家人戏迷朋友们用心回报。”

韩宜珈说,她一直有一个《牡丹亭》的“梦”。“我从很早之前,心里就有一个杜丽娘的梦,‘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我的心中时常会回荡这些美妙的词和曲。”而此次《牡丹亭》的演出无疑将帮她“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