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六月不见不散

本届电影节将于6月7日开票

青年报记者 陈宏

2024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于5月14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将于6月14日至23日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6月24日至28日举行的第二十九届上海电视节,双双公布了评委阵容,发布了全新海报,影迷关注的电影节展映开票时间则确定为6月7日中午12点。作为上海上半年备受世界关注的文化活动,今年的影视节亮点多多,你关注哪一个?

青年报记者 陈宏

国际报名作品涨幅可观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奖评选和上海电视节的白玉兰奖评选,都是具有国际竞争力、认可度和影响力的影视评选奖项。本届电影节的全球征片,共征集到来自10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700部电影报名参赛或参展,其中报名参赛的2224部作品中,世界首映1375部,国际首映390部,首映数量的持续增长,是上海国际电影节这块“上海文化”品牌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她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世界。

本届电视节的白玉兰奖评选征集,收到来自全球五大洲5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部作品报名应征。电视剧类别中,中国剧报名约190部,海外剧从上一年度的近110部增加到了近170部,实现53.7%的增幅;纪录片类别和动画片类别的报名作品数也有明显增幅,且在这两个中外作品同场竞技的板块中,海外作品的占比逐年提升;纪录片类别中,今年报名的外国作品占六成,BBC、索尼、HBO华纳Discovery频道、迪士尼国家地理等海外知名电视机构,均选送了优质节目参与评选。

新人新科技得到展示舞台

秉持“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的办节理念,上海国际电影节经过三十年的积累,形成了“6+1”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包括从短视频单元更名而来的迷你电影单元、金爵短片、创投训练营、电影项目创投、金爵亚洲新人单元、金爵奖及SIFF YOUNG x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等在内的这个体系,培育了一大批新人新作,近期热映的口碑作品《年少日记》《乘船而去》《白日之下》,均为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单元的入围作品。

除了新人,还有新科技也在这里找到舞台。影视产业链条长,聚集程度高,衍生效应强。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坚持以“国际性、专业性、引领性”为特色的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亦对影视领域的科技创新予以重点关注。

金爵论坛将以电影行业领军人物为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拉开大幕;电影发行新生态论坛探讨分线发行与“周末档”等差异化发行机制;电影与城市论坛聚焦电影与城市发展的交融共生;在上海科技影都松江区将举办我国科幻影视领域的“华山论剑”:今年的科幻主题论坛将聚焦“人工智能+电影”。6月16日至18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电影市场以展览展示和市场活动两大板块,聚焦影视行业全产业链,策划、开展项目推介、IP推介、产业沙龙、市场放映和一对一洽谈等形式多元的产业活动。

汇聚广电视听行业多元内容,融合产业发展的白玉兰论坛,不仅将对当下热点“文旅融合”“国际传播”展开热议,也将展开新质技术下的冷思考。

让影迷剧迷找到归属感

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题为“电影之城”。在刚揭晓的本届电影节海报中,影迷和影院都与城市生活融为一体,也是期待影迷能在上海邂逅更好的时光,遇见更美的生活。记者也了解到,本届电影节将于6月7日中午12点在淘票票平台开始售票,放映将在上海16个区的47家影院进行。

有意思的是,本届电影节将连结中心城区部分影院,串联影院与影院之间的大小景观,策划“携影同行”城市漫步路线,推荐影迷赴电影之约,赏城市之美。

电视节同样将为市民观众提供美好的生活体验。每届上海电视节期间的白玉兰优秀节目展播活动,从报名参赛的作品中精选佳作,通过电视平台、网络视频平台和线下惠民放映的全覆盖展播,让电视节真正成为家门口、有温度的光影盛宴。今年的线下惠民放映精心策划亲子、体育竞技、国漫、海外热剧等单元系列,将在分布于全市16个区约20个艺术场馆免费向市民开放。这些场馆,如中华艺术宫、当代艺术博物馆、久事美术馆、上海书城、上海图书馆东馆等,平时就是市民和游客观赏艺术的网红打卡地,串联着城市的文脉经纬。电视节将通过视听内容与城市空间的编织,给多屏时代的“看电视”,赋予更精彩的时尚元素和社交体验。

此外,备受关注的“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将移师临港演艺中心,届时,一年来海内外电视行业最闪耀的星光将汇聚在这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为本届电视节画上句号的同时,用一场行业盛宴为新城注入热力,以期文化活力和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

专访影视节海报设计师庞浩:

这是上海发出的文化邀请函

每年的上海国际影视节,让影迷和观众有第一轮过节“仪式感”的海报发布,都会备受关注。今年的海报设计师是上海不少文艺爱好者熟悉的视觉艺术家庞浩,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接到影视节中心的创作邀约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要为上海和热爱电影、电视的观众去设计一份‘邀请函’,因为我热爱这座城市、热爱电影,我希望通过这样一幅画面,邀请大家来到上海,完成他们自己的上海城市生活体验。”

本届电影节的主题是“电影之城”。庞浩设计的电影节海报,画面中呈现城市里走动的人群剪影,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影院融入申城夜色,犹如一部即将上映的电影,寓意在上海——中国电影的发祥地,邂逅更好的时光,遇见更美的生活。

本届电视节的画面,则隐约呈现上海的文化地标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时代见证之一。画面通过实拍捕捉东方明珠电视塔上球体灯光景观的变化,寓意“同屏·同频”,展现当下电视媒介多元化及节目内容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这次两幅海报的主要创作介质都是摄影,因为我觉得电影、电视,都是由镜头视觉语言构建出的作品,所以我同样选择了用镜头语言去诠释主题。”摄影是庞浩做视觉设计最擅长的手段之一,因为是资深影迷,电影美学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学设计的“启蒙”,“我的很多设计灵感,都来自镜头语言所描述的电影画面。”此前他很多令人拍案惊奇的舞台作品海报设计,也同样用的是镜头语言做“基底”,比如那幅让无数文艺爱好者过目难忘的音乐剧《赵氏孤儿》的海报。

庞浩热爱电影和上海,这不是场面话。也因此,接到影视节中心的海报创作委约后,庞浩说自己开心得“想要唱个咏叹调”。“我觉得我个人对电影和上海的热爱,在上海的生活体验,都可以轻松融入到创作当中去。”为此,他让自己本心回归,站在了大光明电影院斜对面影迷们最喜欢打卡的角度,拍下了行人过路的剪影,并将上海影城、国泰电影院、兰心大戏院等上影节影迷熟悉的影院“一字排开”,用艺术化的语言阐述观众和电影共同构成的“电影之城”。

电视节海报的设计理念同样如此。他用特制的装置做镜头遮罩,让东方明珠景观灯的光晕从“圆”变“方”,恰似一块块荧屏,虚实之间的印象派风格,极具镜头语言的冲击力。

两份海报,在庞浩看来,是上海这座文化大都市给全世界发出的邀请函。“我想将自己的感受,传递给更多的影迷、观众和游客,邀请他们来上海的各个街区走一走,去感受被拍摄成电影、电视剧的上海,”他说,“这些作品让城市的各个角落里都变得有故事,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青年报记者 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