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址为何锁定黄浦滨江?

这里有梦 这里有光荣

这两天,因为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黄浦滨江又出圈了。

昨天,系列赛正式在黄浦滨江浦西世博园区拉开帷幕。预计将有464名自由式小轮车、滑板、霹雳舞和攀岩项目的世界顶尖运动员在沪争夺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

那么为何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会选址黄浦滨江?这多多少少要从黄浦滨江带的“体育基因”说起。

青年报记者 冷梅

2017年6月,黄浦滨江8.3公里岸线实现基本贯通,南外滩滨水区岸线长约2.2公里。黄浦滨江北起苏州河,南至日晖港,东临黄浦江,西至中山路,岸线总长约8.3公里,集中承载上海开埠后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沿线主要包括老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老码头、南外滩金融集聚带、世博最佳实践区、江南造船厂原址等重要区域。因此,黄浦滨江岸线可以说是上海滨江最重要的岸线之一。

在黄浦滨江这条水岸线上,一座百年老厂与这座城市的发展休戚与共。它就是——江南造船厂。如今,世博滨江一号船坞滑板公园位于黄浦滨江远望号东侧,所处的“一号船坞”曾经是江南造船厂的旧址。

2002年底,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江南造船厂厂址被上海世博会规划征用。2008年,江南造船厂整体搬迁至长兴岛重建,跨越三个世纪的老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在江南造船厂原址上的一些老建筑,得以修缮保护,予以保留,永久守护着一代代江南人心中的记忆。

世博会期间,在由旧厂房改建的世博会博物馆、城市足迹馆、日本产业馆、中国船舶馆等建筑中,人们不但可以欣赏新奇的展品,还可以通过留存的钢梁架构来感受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脉搏。浦江边的船坞广场则是利用船坞等工业旧景,打造出一个浸透着历史的现代化广场景观。

“浦东看世界,浦西看未来”,如今,黄浦滨江也承载了上海发展历程中的下一站愿景。从江南制造总局到世博浦西园区,这片土地见证了这段历史,这段历史也将永远留存。

如今,这里成为世博滨江一号船坞滑板公园,“滑板公园”总使用面积近10000平方米,其中室外区域近8000平方米,室内区域近2000平方米,于2021年9月中旬亮相。这样一处位于市中心的滑板主题公园的建立,也为此次奥运会资格系列赛入驻黄浦滨江埋下了伏笔。

为什么将小轮车和滑板项目落在黄浦滨江?据相关人士介绍,黄浦区是上海“旱冰场”的发源地。轮滑运动是黄浦区近四十年来精心打造的“一区一品”,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花样轮滑运动以来,得到了历届区委区政府、市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重视。上世纪80年代,黄浦区花样轮滑队逐步成为亚洲霸主;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轮滑运动协会在黄浦区成立;2000年以后,黄浦区引入自由式轮滑项目,开启了黄浦区“一区一品”崭新而辉煌的进程。

近年来,黄浦区秉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理念,围绕打造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的目标,聚焦“一江一河”滨水空间,不断丰富完善配套体育设施,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打造家门口的休闲健身“打卡地”,增进居民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黄浦滨江滑板极限公园,不仅有滑板、攀岩、BMX小轮车三大夏季奥运项目,还有速度轮滑、花样轮滑、自由式轮滑、轮滑冰球四个亚全运项目。另外,公园也配置了滑雪场、真冰机等两大冬奥冰雪相关项目,通过三季轮滑,一季冰雪的深度推广,加速轮冰融合的发展。

于是,从世博园到滑板公园,这处上海著名的工业遗存如今变身潮流运动打卡地。众所周知,上海马拉松从外滩金牛广场鸣枪起跑,上海赛艇公开赛的冲刺终点设在外滩源码头,黄浦与各大体育赛事的渊源由来已久。

2024年4月14日清晨7点,伴随发令枪响,亚洲地区首个“轮滑+路跑”的融合马拉松也在黄浦外滩金牛广场鸣枪开赛。2024年黄浦马拉松首次在亚洲实现了“轮滑”和“路跑”赛事相融合,轮滑职业选手和普通路跑爱好者共同参与了该项赛事。

一直以来,黄浦滨江见证了上海的城市更新,也见证着上海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黄浦区表示,未来将在黄浦水岸沿线,为市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持续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向基层延伸,提升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同时,聚焦体育赛事经济,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加速“商旅文体展”深度融合,助力上海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加快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