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模速空间” 青春力量涌动

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记者 刘秦春

    徐汇“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中,员工70%以上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摄

昨日下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这里是不少大模型创新项目落地上海的第一站,也在不断助力大模型发展年轻化。

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大模型创新项目落地上海的第一站

上海市徐汇区较早开始布局AI赛道,探索建设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2023年9月28日,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正式揭牌,成为各类通用大模型、垂类大模型、大模型应用创新初创项目落地上海的第一站,助力上海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智象未来就是众多落地模速空间的初创型企业之一。总裁沈伟峰告诉记者,这是一家多模态高科技AI初创型企业:“我们的基础模型国家已经备案了,是一个百分百纯国产的模型。同时我们也是国内第一家完全实现投资项目商业化落地的公司。”

“模速空间”作为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选址徐汇滨江,发挥中心城区“中心辐射”功能,致力于打造算力调度平台、开放数据平台、评测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五大功能平台,为入驻企业夯实要素保障;同时,面向消费、文娱、金融等垂直应用领域,以最高优先级政策支持,推动各类垂直场景小模型“首发首秀”。

“算力对于大模型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我们为社区企业提供了大量算力。同时,我们拥有5大数据库,还将基于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展大模型的开源免费流量,未来也会通过市场化方式沉淀各行业的专业数据,支持社区模型训练。”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慈介绍说。据陈海慈介绍,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一、二期近两万平方米载体率先投入使用,三期正同步规划设计中,已引进大模型相关企业近70家。目前三期也已经有超过58家企业正在排队,其中已经有28家企业签约落地等待入驻。

模速空间投入使用半年以来,共举办百余场活动,覆盖企业近千家,线上线下参与嘉宾累计八万余人次,营造起浓厚产业氛围。

助力推动大模型赛道发展年轻化

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方圆一公里内,坐落着腾讯、阿里、微软等科技巨头,以及商汤科技、无问芯穹、蜜度蜜巢等AI大模型初创公司,更有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科研机构。

据陈海慈介绍,这里首批引进企业的创始人有90%具有相关产业背景,80%来自知名高校,50%有着海外背景。

数据显示,空间内70%以上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陈海慈说:“我觉得大模型的发展是越来越年轻化的。这是件好事,因为年轻人是富有创造性的,而大模型发展又很需要想象力。”

他还提到,大模型创业者也呈现出了越来越去“帽子”化的趋势,更多地回归到了技术的第一性,即回归到了大模型科技发展本身。这里不少优秀的大模型创业者都是本科学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做出优秀的成果。

“我们入驻模速空间之后,在营销方面多了很多交流机会。这里有许多大型企业,可以和他们进行横向交流,这些交流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获取与市场上相关的最新信息。”沈伟峰表示,“不仅如此,这里的人才聚集性也好,整个空间对我们的发展支持性非常大。”

未来,模速空间将联动西岸数字谷、西岸数智中心、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等,加速建设10万平方米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持续打造优质产业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