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赋能新质生产力

记者 陈嘉音

    节卡机器人公司研发团队人员占比超25%。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本报讯 在位于“大零号湾”的节卡机器人公司,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正在“训练”拟人态双臂机器人,随着工程师手部动作的变化,面前的双臂机器人也在做着相同的动作。据悉,这样反复训练机器人后,它可以完成物品抓取和搬运的动作。节卡机器人常务副总裁常莉介绍道,该形态的产品已交付到客户现场,它也正是当前广为关注的人形机器人的雏形。拟人形机器人可实现灵活、自主的手部动作。

攻坚关键技术锻造新质生产力

据了解,节卡公司自主研发设计了编码器、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并达到90%以上零部件的自研自产。节卡机器人产品线总经理刘博峰表示,像柔性装配、高端医疗、焊接、打磨等场景对机器人精准作业和安全防护等功能方面有着比较高的需求,“节卡机器人最高防护等级有IP68,在高粉尘、重油污、潮湿的环境下也能稳定、精准地作业。除了接触式的安全功能外,我们还自主研发了国内机器人领域首批视觉防护产品,保护人机安全作业。”

目前,节卡机器人的技术已可以实现“机器人造机器人”。

“在我们的生产车间里,多台协作机器人相互配合,将各种零部件装配成完整的机器人,从而实现自我产线的自动化生产。”节卡机器人首席质量官吴为指出:“在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赋能下,通过精益管理生产制造的全流程,机器人自产大大保证了机器人的品质。”

科技创新从来不是单兵作战,节卡机器人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离不开“大零号湾”在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方面的建设作用。作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的重要核心区,“大零号湾“重点聚焦工业机器人、AI+生物医药、新型储能等细分领域,是孵化培育五大未来产业集群的核心基地之一,汇聚了交大、华师大两所“双一流”高校、10多所科研院所,以及近200家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为上海乃至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输送“最强大脑”,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常莉表示:“节卡机器人是‘大零号湾’元老企业,目前公司研发团队人员占比超25%,所获专利已超200项,交大、华师大人员占比很高,“大零号湾”环高校科创带对公司核心人才建设提供了很大便利与号召力。”

以“新”提质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得益于过硬的产品技术、良好的场景适配性,节卡协作机器人已经在全球各地部署近万台,它们灵活高效地服务于汽车产业链、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为工业自动化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效助力。

新质生产力,特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在“生产力”。在某汽车车灯龙头企业的生产线上,其螺钉锁附工艺段引入了节卡机器人螺丝锁附工作站,平均3秒完成整套锁附流程,相较人工作业,该工作站每日完成车灯总成的数量翻了近三番。目前,该工作站已在汽车车灯行业复制千套。在半导体行业中,节卡机器人与排片机、料饼机、压机等数台设备互相配合,通过环岛式生产模式,完成半导体封测工作,帮助半导体龙头企业华天科技进一步提高产线自动化程度、生产稳定性和产能。

除传统典型工业制造业外,在机器人的赋能下,一系列产业创新产品和新服务模式也正在诞生。在航空航天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中国天眼(FAST)运行维护作业机器人系统”项目在2023年通过验收,项目中的“反射面激光靶标维护机器人”采用了节卡机器人,实现在大坡度、人工难以到达的反射面上,执行“中国天眼”的运营维护工作。

除此之外,智能无人咖啡机、智慧AI食堂、中医AI智能按摩理疗等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场景中,也可以陆续看到节卡机器人的身影。节卡机器人正在不断以创新成果与技术,赋能各行各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