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上海解放75周年之际,“光荣之城人民城市——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红色档案文献展”昨天起在上海市档案馆开展。循着一个个历史地标,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上海解放的故事徐徐展开,200多件珍贵的档案文献中,有30多件为首次对外公布。
■04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上海解放75周年之际,“光荣之城人民城市——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红色档案文献展”昨天起在上海市档案馆开展。循着一个个历史地标,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上海解放的故事徐徐展开,200多件珍贵的档案文献中,有30多件为首次对外公布。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战争残酷,不忘烈士
从打响解放上海外围战的月浦,到断绝敌人海上逃路的吴淞口,再到吹响向市区挺进号角的虹桥机场攻克战,解放上海的战斗虽然打得坚决,却也艰苦,其中最为艰巨的是位于浦东的高桥之战。从现场一份1949年11月修订的上海高桥区境内牺牲烈士的墓道图、职别统计表中可以看到,在整个高桥的战斗中就有近2000名战士英勇牺牲。
《永不消逝的电波》里为人们所熟知的李白烈士,牺牲的地方也位于现在的浦东。1949年5月7日,李白、张困斋等12位革命者在浦东严桥地区戚家庙附近被国民党秘密杀害,正位于如今的浦东新区世纪大道与浦电路交汇处。烈士们用鲜血染红了新上海的朝霞,而与李白同时牺牲的其他11位烈士,很多人都不知其名。在这次展览中,首次公布了有关这些烈士的史料档案。
“而我们同来的人关在一起,不久便成朋友,也格外来得亲切。”这是中共地下党员黄秉乾在狱中写给父母的一封信。上海市档案馆利用服务部工作人员方华介绍说,他因传播进步书籍的利群书报案被捕。现场展示的一份来自当时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给蓬莱警察分局的提票中,就提到了要将他与周宝训、严庚初、焦伯荣、郑显芝、吕飞巡等5人从蓬莱分局提到提篮桥监狱去,并以“危害国家”罪判决了他们有期徒刑三年。
不幸的是,5月7日,他们又被国民党反动军警拉到了浦东戚家庙地区进行了杀害。而在一份解放后出版的题为《哀悼七烈士祭文》的档案中,除了这六位烈士,又提到了一位名为赵寿先的烈士。他牺牲的时间更早,是在1948年底。在狱中饱受各种折磨的他,誓不屈从,还把眼镜片揉碎了吞进肚中想自杀,但经过抢救自杀未遂,后来是从三层高的楼上跳下来壮烈牺牲。
同时,一份来自淞沪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逮捕杨竹泉的情况报告档案,则让杨竹泉这位中共地下党员为何被捕的原因浮出水面。在他被捕时,身上搜出了与另一位名为朱聚生的烈士的通信,朱聚生也因此被捕。
“正是通过这些档案的梳理,可以将戚家庙十二烈士何时被捕、何时被杀害的这段历史,梳理还原得更加清晰。这些首次公布的档案,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当时斗争的残酷和解放上海的不易。让我们更加珍惜如今美好的生活。”方华表示。
宏大历史,凡人可泣
历史的征程中,离不开很多“小人物”的推动。在上海解放的进程中,处处可见人民的身影。这些可歌可泣的身影,也被记录在案,呈现在一张张文档和照片中,成为这次命题宏大的展览中最鲜活的亮点。
“徐渔生,男,报差,在滨北尚未解放前,即奋不顾身在总局指挥全体纠察展开伟大的护局运动,他也经常与各分局保持联络,当总局为匪军进驻时,曾不避危险与之周旋”“潘伟涛,男,报差,为护局运动中,最自发的英雄,他曾发动本单位的同事们出来工作,一面自己以身作则站在同人的前面不分昼夜的苦干,且曾率领同人赴其他单位协助护局”……这是一份《上海电信局福州路分会人民保安队队员立功事迹材料》,上海人民保安队配合解放军和中共地下党组织全力保障水电、交通、电话线路的畅通,保证生产、生活正常运行。这份档案,将这些保安队队员的姓名事迹一一列明。
1949年5月25日,永安公司“绮云阁”顶上升起了南京路上的第一面红旗。这是永安公司的职员们从棉布柜台上抽出的红布所缝制的。永安公司中共地下党员乐俊炎、黄明德等冒着生命危险登上永安公司大楼最高处,将红旗插上“绮云阁”顶端,为了不让红旗被敌人的机枪击倒,他们还用消防皮带将自己和旗杆绑在一起。乐俊炎填报的一份上海市工业劳动模范评定表中,详细描述了这一过程。这个故事也因此被留存了下来。
同样位于南京路上的新新公司“凯旋电台”,则发出了上海解放第一声。现场展示了一份来自新新公司的李云森的个人履历表。1949年5月25日凌晨,正是这位“凯旋电台”的播音员,用普通话向上海人民广播:“我们上海人民解放了!亲爱的同胞们,上海人民保安队播音开始!人民解放军已来到南京路!”除了解放喜讯,“凯旋电台”中还反复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正是著名的“约法八章”,让我们知道,解放军绝不扰民、夜宿南京路的那张著名照片的诞生,并非偶然。
建设上海,展望征程
解放之后,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系列实景结合照片史料,展现了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历史进程。从上海首个居民自治组织宝兴里居民福利委员会,到首批完成“两万户”的工人新村“长白一村”,再到曹阳新村、番瓜弄改造等等,最后收尾于从解放以来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1958年的规划是上海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到1986年提出上海要建成经济、科技、贸易、金融、信息和文化中心,再到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上海要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每一次的规划都对上海的发展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展览的最后,是上海新时代少年儿童们眼中的上海。15岁的冯朝顺幻想自己“飞驰”在上海,飞速的地铁带他去了迪士尼和他的“梦中情校”复旦大学;10岁的叶雨菲将上海解放描绘成“东方破晓”,从黑暗的旧上海中破墙而出,迎来的是绚烂美好的新上海……这一市档案局(馆)与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合作开展的“儿童眼中的人民城市”绘画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画作429幅,最终遴选出75幅作品在展厅专辟展区集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