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江一河”更亲近少年儿童

沿岸已建成170余处儿童友好空间体验场所

记者 陈嘉音

    滨水空间设置了亲子休闲活动场所。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昨日,青年报记者从住建委获悉,目前“一江一河”沿岸中心城段地区已建成170余处儿童友好空间体验场所,为广大儿童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全市最大规模的走近自然的亲子休闲场所,安全有趣的活动设施,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空间。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打造全龄儿童友好活动空间

近年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一江一河”办)结合“一江一河”沿岸公共空间建设,全面融入儿童优先发展、儿童友好理念,系统谋划推动包括公共设施、公园绿地、儿童乐园、科教基地、运动场所、标识导引、社会服务等在内的系统性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一江一河”滨水空间主要为广大儿童提供自然教育、美育教育、科技体验、课外实践、体育游乐、亲子休闲、亲水近水等类型场所空间,同时注重研究分年龄段儿童体育游乐设施要素、出行路径选线等,满足全龄儿童的多元活动需求。

在自然教育上,“一江一河”滨水空间中可作为自然教育场所的主要依托沿岸生态绿化较为集中的公园绿地,黄浦江沿岸已建成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世博文化公园等1200公顷绿地生态空间,苏州河沿岸已建成半马苏河公园、苏河湾绿地等150公顷绿地,其中都因地制宜设置了丰富多样的体育游乐、亲子休闲、亲水近水等活动场所。浦东滨江南延伸段打造了780平方米的萌宠乐园、2000平方米的全龄段儿童乐园(靠近原中海工业立新船厂),儿童乐园设有3个区域,包括2岁~5岁玩耍区、5岁~12岁游乐区、体能拓展区,内有沙坑、地形钻洞、蹦床、不锈钢滑梯等丰富的无动力类儿童游乐设施,服务儿童及其家庭的多样化需求。

在美育上,“一江一河”滨水空间中可作为美育教育场所的主要依托沿岸美术馆、艺术馆、音乐厅、展览馆、图书馆等现有艺术文化场馆资源,如最有代表性的是由20余座文化场馆连接而成的徐汇滨江“美术馆大道”,各美术馆每年带来百余场精彩展览和活动的同时,聚力儿童艺术教育,策划儿童特展、儿童导览、艺术工坊等一系列公共艺术教育项目,不断丰富儿童的审美感知和艺术体验。并针对特定身高、特定年龄段儿童实行免票政策、专场导览等服务,不定期推出亲子套票、惠民联票,让儿童无障碍地走进艺术、感知艺术。

营造主题鲜明的儿童友好特色IP

黄浦江沿岸功能定位为城市核心功能的承载区,航运、金融、科创、文化等产业功能较为成熟,各区段注重挖掘整合各区段的资源特色,形成主题鲜明的IP,并通过功能引领、空间塑造、活动支撑的方式围绕主题进行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与提升。如虹口滨江挖掘航运服务与航海文化,结合现有的国际邮轮码头、老码头文化博物馆、航海公园,融入嗨派运动公园、魔都矩阵的探索乐趣,打造探索+航海主题特色。杨浦滨江结合一系列近现代工业遗产,以自来水科技馆、世界技能博物馆、皂梦空间等科技展示与互动体验场所,打造寓教于乐、多样化参与的科普教育空间。

作为上海的后花园,苏州河沿岸定位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如虹口和黄浦段注重结合外滩源历史文化建筑群及其创意展示空间推进亲子活动,展示上海文化底蕴,塑造地域文化认同感。如普陀区段的梦清园区域,利用天安千树公共服务设施,发挥梦清园、滨水步道的自然生态效应,构建上海儿童日常生活画卷。静安和长宁段则依托四行仓库、华东政法大学等重要的沿河历史建筑群,积极设计儿童研学线路,探访滨江历史文化遗产,提供独特的滨水文化和历史体验。

鼓励儿童参与滨水空间共治

为了有序保障滨水空间内的多样化儿童活动需求,针对遛狗、放风筝、搭帐篷、滑板、轮滑等活动,通过精细化管理划定在特定区域、时间段内进行。如在满足绿地及生态功能的条件下,沿岸各区均开设草坪活动区、草坪帐篷区等家庭友好区域,划定特定的宠物友好区域,为儿童及其家庭与动物和谐共处提供机会。

在滨水空间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注重尊重儿童意识,鼓励儿童不受约束地表达自我,市“一江一河”办注重联合市发改、市妇儿工委办、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团市委及沿岸各区街镇、滨水管理机构等形成合力,充分利用人民建议征集、儿童议事会、参事会等平台,搭建儿童全流程参与的长效机制,保障儿童能在项目前期调研决策阶段、中期设计实施阶段和后期运营阶段等各个阶段有效参与,实现“一江一河”儿童友好空间从需求到落实的前后一致性。

2022年市“一江一河”办联合团市委等部门,开展上海“一江一河”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参与共创城市美好滨水空间,目前已招募了560名“小水滴”志愿者,举办各类实践活动20余场。各区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儿童参与活动,如长宁区招募“苏河小宁”,培育“小宁导游员”“小宁考察员”“小宁宣讲员”等团队,引导长宁儿童共同参与苏河建设,讲好苏河故事,共育苏河文化;浦东滨江为儿童提供表达自己意见建议的平台,通过“我的会客厅 我来当主人”“家在浦东”等让儿童们去接触、感受城市,鼓励和支持儿童参与城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