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与国际接轨 医技水平全球领先

越来越多外籍患者慕名来沪就医

记者 顾金华

    儿童医学中心小患者。

    新华医院的外籍患者。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本月中旬,保加利亚男孩丹利斯拉维住进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病房,并成功接受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手术。术后10天以来,孩子恢复良好,已经基本实现独自站立,即将出院。

到底是什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籍患者来到上海就医?记者采访中获悉,上海目前正持续推进医疗旅游发展。随着中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许多居住在上海的外籍患者选择留在国内治疗,许多外国患者需要接受一些高难度手术时,也专程前来中国就医。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治愈疑难杂症

他们在上海手术后获得了“新生”

不久前,来自保加利亚的16岁男孩丹利斯拉维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成功接受脑瘫纠治手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这次手术对于他来说,是一次“新生”。

丹利斯拉维从小患有脑瘫,在保加利亚接受多年的康复治疗,但效果甚微。随着近几年体格的发育,孩子体重明显上升,但是运动功能持续变弱,甚至已经无法独自站立。家人十分着急,经亲友推荐,得知在中国上海有位肖波医生,掌握着改善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神奇技术”。

不久后,肖波医生收到了邮件。短短一个月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协助患儿家庭办妥了来华手续,丹利斯拉维住进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病房,并于5月14日成功接受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手术。术后10天以来,孩子恢复良好,已经基本实现独自站立,即将出院。

和丹利斯拉维一样受益的外籍患儿还有很多。今年1月,从印度专程到上海求医的一名14岁的少年,在新华医院镜朗国际医疗部接受了手术。脊柱中心杨军林教授主刀完成了历时7小时的重度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少年成功渡过围手术期各类难关,顺利康复。这位少年在两年多前因患上极为罕见的“僵人综合征”,慢慢地脊柱侧弯几乎对折,严重影响心肺功能。家人带着他辗转印度各大医院,又去了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各大医院,后来都因手术风险巨大而被拒绝。

最终,少年一家找到了新华医院,在完成相关检查后,新华医院医务部、镜朗国际医疗部为杨军林教授组织罕见病诊治中心全院多学科会诊,为少年制定了周到全面的治疗和康复方案。手术后,印度少年能够摆脱助行器自行站立行走,身高也增加了24cm,可以逐步恢复到日常生活中。

治疗体验一流

医疗服务便捷高效 价格也极具优势

来自俄罗斯的Vladimir Borzenkov是一位患有高风险晚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血液疾病。在历经多线治疗和2次自体移植复发后,他说:“中国让我看到了希望。”

Vladimir Borzenkov通过其在俄罗斯的血液主诊医生了解到,国际上有CAR-T这一前沿的“抗癌突破性疗法”。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的学生遍布全球。其中一位中国学生,向他推荐了中国。上海嘉会国际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李华医生携其团队为Vladimir Borzenkov做了线上远程会诊,并与其在俄罗斯的主诊医生联系,结合国际指南和他的既往病史,确认其适用于CAR-T治疗。

患者Vladimir Borzenkov分享了他的就医经历时,几次为上海点赞。“我在上海得到了国际一流的治疗体验,得到了肿瘤中心每一位医护和工作人员的照顾,得到了最顶尖的医疗帮助。李教授的专业和关怀,是我选择上海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很坚定地认为,来上海接受治疗,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随后,患者在完成各项手续办理后带着期盼于2023年底来到上海,期待在这里获得“重生机会”。去年12月,他在嘉会国际医院顺利完成T细胞的采集,并在一个月后进行了CAR-T细胞的输注。在回输13天后就顺利出院。为了紧密衔接上CAR-T之后的重要随访,李华主任团队还为其制定了回俄罗斯之后的详细随访计划。在最新一次的随访记录中,Vladimir Borzenkov的恢复情况非常不错。

嘉会国际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兼肿瘤内科主任李华医生曾在美国学医行医,如今他选择在上海工作,并且对中国的医疗充满信心:“中国在CAR-T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领先优势。在费用方面,中国治疗的价格也极具优势,且嘉会国际医院已成为沪惠保CAR-T定点医院,支持包括商保、医保、自费等多样化的支付方式,实现更便捷、高效的就医体验。”

事实上,申城的非公医疗机构正形成面向海外患者的服务特色,他们正在借助市场化的、更加灵活的经营方式,拓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业务。

“除了复杂的手术外,一些常规检查,他们同样也会考虑来上海。”一位国际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一位外籍患者专门从加拿大飞到上海做胃肠镜检查,因为他在当地已经预约了一年,还没等到。上海便捷的就医流程,加上专业的技术,让这位外籍患者选择“走,去上海看病”!

上海正持续推动

国际医疗旅游发展

“二十年前,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得了小毛小病大都选择回自己的国家做手术。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却选择来上海就医,其中有些人甚至专门坐飞机来上海治疗。”采访中,不少外籍人士表示。

中国国际医疗旅游刚刚起步,上海这样优质医疗资源富集的城市,正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早在2019年,《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就正式提出发展医疗旅游,建设有竞争力的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

2020年8月,上海市卫健委率先在非公立医疗机构中遴选出首批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及种子培育机构,以推进上海市国际医疗旅游发展。之后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推进健康保险和医疗支付与国际接轨”。

2023年9月,上海市正式颁布《关于本市高水平公立医院开展国际医疗旅游试点的工作方案》通知,首批共确定沪上13家创新意识强、技术水平高、学科优势显著、有国际医疗基础的三甲综合医院和三级专科医院作为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

就在5月28日下午,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国际医疗部也正式启动。记者了解到,本次七院全新升级打造的国际医疗部,实行门诊、检查、住院、手术、康复、健康管理一体化全流程的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外籍人士个性化、多元化的就医需求,提供国际商保及多语言支持,共同为患者带来更舒适、更便捷、更优质的高品质医疗健康服务。

“我们将依托浦东新区卫健委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优质资源,通过引入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将通过国内外交流合作,持续助力医疗服务的创新与改进,夯实拓展健康服务新业态,为提升浦东新区的国际影响力作出应有的努力。”七院党委书记成就告诉记者。

本次国际医疗部的启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在浦东新区生活和工作的外籍人士、国际商保服务人群的差异化和高品质就医需求,服务内容极具多样化,包括第一时间提供绿色通道紧急医疗、建立健康维护体系、全周期健康管理、远程云诊室诊疗服务等,将大力提升国际医疗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与引领区相匹配的高品质医疗服务体系。

越来越多外籍患者选择来到中国进行国际前沿的治疗,不仅展现了跨国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在医疗领域的成功推进,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医疗实力的飞速发展。

事实上,上海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外籍患者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走出去”。就在本月,由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文旅局联合探索“医旅融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品牌医疗机构“出海”,前往阿联酋迪拜亮相阿拉伯旅游展,向世界各国展示上海国际医疗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