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如何出海?

王长田:电影《三体》将由张艺谋拍
青年报 记者 陈宏

    论坛现场。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摄

    中国电影迈入“大体量”时代,必然需要向外突围。如何拍摄在海外也受欢迎的中国故事?如何和当地发行商高效沟通,磨合出最佳状态?昨日,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电影市场等行业人士汇聚的地方,这个话题都引起了广泛的探讨。其中,老牌影视制作机构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探讨中还透露了一个爆款话题,“光线和三体宇宙正在联合开发《三体》电影,现在确定由张艺谋来导演,并已进入前期的筹备!”

    青年报记者 陈宏

    什么类型最受海外欢迎?

    这些年,中国电影内地票房不断突破天花板,爆款电影的票房计量单位都已经变成了“十亿”。在此前提下,找到出海口成为必然。

    在金爵电影论坛,华人文化集团副总裁、华人影业总裁、东方梦工厂总裁应旭珺表示,从制作和发行的角度来讲,中国电影都需要更多地走出去,“中国电影人要以全面开放的态度,参与到整个世界电影的大循环当中去,然后更加了解世界电影的格局和生态。不仅是我们走出去,还要把外面的电影人请进来,让他们来亲身体会到中国电影的进步,从而让他们再到世界去传播,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中国电影文化走出去非常重要的部分。”

    如今在行业内以主旋律商业大片著名的博纳影业,曾经打造过《长津湖》系列电影。博纳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说,过去十年,博纳影业一直在拍主旋律电影,但是如何把这些主旋律的选题与商业电影、类型电影结合,并融入艺术元素,融入新的技术和新的表达,包括人文故事、人文情怀,“这是我们一直在摸索和升级的”。因为,博纳未来的目标,就是“想在类型电影的国际化表达上,去做一些努力,比如讲述中国人在海外的故事,这在今天的世界电影当中还是一个相对的空白”。

    电影巨头们在本国市场的盈利之后,在海外市场能继续扩大影响力、辐射力和出口力,被电影人们视为“未来十年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关键”。王长田说,科幻电影相对容易取得突破,“像《流浪地球》这样的产品太少了”。随后,他透露了张艺谋将执导《三体》的消息,“我们期待张艺谋导演能抓住《三体》小说的精髓,有一些突破和创新,在国际市场上有所收获”。

    不能为了迎合观众弱化艺术性

    不过,中国故事要出海,电影人都认为,不能一味考虑迎合,从而忽略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性。

    王长田就说,作为电影公司来讲,生存和发展是第一需求,“如果没有商业片做支撑,一个公司是很难生存和做大的,但是你做大之后,你可以去反哺艺术电影或者艺术性的创新,所以以商养艺,然后再用艺促商,也就是说用艺术创新或者是艺术片来赢得更好的观众口碑,来扩大中国电影的表达空间,这是我们发展到一定程度,应该去着力推动的一件事情”。

    著名导演李少红也非常认可这样的观点,她说,电影语言本身就是国际化的语言,“是一种能够代表我们心灵和世界观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共通的”。所以,她觉得,电影本身的目的不是为了“走出去”,“而是展现和交流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只要你的表达是真诚的,你的故事和人物足以动人,我觉得它都会在国际性的交流中被大家认可。”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主席费尔南多·胡安·利马也从海外电影行业人士的角度,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如果我们在制作电影的时候就想着‘出海’,可能就会丧失我们电影制作的灵魂。”费尔南多认为,中国有数千年的文化,“我觉得这是可以让中国电影大获成功的基石”。“中国电影可能在国际发行和展映的过程中有一些壁垒,而不是说创作遇到了壁垒。”

    怎么解决海外发行壁垒?

    中国电影的杰出表演,其实已经在国际上的电影行业内引起了高度关注,不少的海外发行商,也在积极探索中国电影成功走出去的路径——在发行方面的壁垒,到底在哪里?

    在金爵论坛上,乌尔善导演透露自己完全没有料到,《封神第一部》今年会在欧洲上映,“因为当时创作的时候,我希望为中国的观众拍一个神话史诗,来重新认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获得中国观众的共鸣。”结果,这部剧在法国发行得非常好,这让导演惊讶的同时,也感叹,“我觉得人类的情感是一致的,如果我们被感动,全世界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观众也同样会被感动。所以我一直不追求‘走出去’这个目的,我一直希望能够如实地表达我们现在的精神世界,如实地去面对我们的情感生活,然后实实在在把我想讲的故事讲出来。所以,相较之下,我更关心的是我们如何找到走出去的‘起点’。”

    他的意外,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内的“买家沙龙”,或许能找到答案。这个沙龙汇聚了国内外电影发行公司代表,共同探讨中国电影的国际发行,其中,就包括了《封神第一部》的法国发行商Heylight国际电影发行公司。该公司合伙人聂博睿从一位外国人的视角,分享了法国市场上中国电影发行的这个实例,“这部电影最早的片花,就做得特别好,我当时就想,这么好的片子怎么能不进入法国电影市场呢?因为我们法国这边每周都有15部新影片推出,看了片花,我就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遇。”

    作为法国人,他很了解法国观众的品位,“法国很多观众年纪比较大,很多是50岁以上的,会比较受到电影媒体评论影响比较多,尤其会关注社会问题或电影主题是什么,它对社会方面、现实生活影响是什么。”在他看来,《封神第一部》除了有神话的背景,也很偏重哲思和文化,“电影品味很重要”。这些,都最终助推了这部电影在法国的成功。

    不过,他也坦率地表示,文化差异尤其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在电影的海外发行方面会有巨大的影响,“而要消除影响,可能需要主演到当地参与宣传,并且改善字幕翻译”。

    确实,中国电影“出海”不是新鲜话题,但会是接下来不断被探讨的话题。中国人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这样的国际平台上,通过国际交流,深入了解中国电影的长处和短板,才能最终让这个“话题”,不再成为“难题”。

2024年0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