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图/青年报记者 施剑平】
随着上海中心城区持续推进旧区改造,出现了不少处于“已搬迁、未拆除”状态的旧改基地,如何更巧妙地利用好这些等待重生的城市空间?最近,位于北外滩、音乐谷的两处旧改基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CityWalk早已成为人们探访一座城市的首选方式之一,在日新月异的上海,往往站在某个转角处,环顾一下四周,即可在同一个取景框中一眼望尽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老上海的底蕴和魅力与不断顺应现代化浪潮的进程相互交织在一起,成为了一道道独一无二的风景线。
站在位于北外滩的唐山路、舟山路的转角处,前景、中景、背景,共同勾勒出横跨几十年的上海风貌。前景部分,这块区域早已在3年前完成了拆迁工作,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水泥封墙的状态,尤其是在阴郁的季节里,显得更加死气沉沉,与周围城市风貌之间的割裂感愈显浓郁。不过就在近日,这样的尴尬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又一家色彩鲜艳、活力四射的小店又重新“开”回来了,理发店、饮食店……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特地前来拍照打卡,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虹口区从5月上旬至7月上旬,顺利完成了2个涉及旧改基地沿街外墙美化提升工作,这里正是其中之一。画师们用彩绘的方式,将原本的街区风貌在一面面的水泥墙上进行了重现。以其中的立新理发店为例,这个理发店曾经服务过许多住在附近的居民,虽然这里早已经人去楼空,但是当时的招牌还没有被拆除,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于是,画师们便在老招牌下重新画出了一家年轻的理发店,当年的日常场景又生动地跃然墙上,有一种昨日重现的温馨感。
除了这些重“开”的“烟火气”满满的小店之外,在这次新添的彩绘中,还有不少是描绘老上海弄堂生活以及过去的影视海报:《上海屋檐下》《舞台姐妹》《林家铺子》……顿时有一种时空穿越感觉,历史记忆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逐渐复兴,让曾经的上海往事重新回到了大众面前。
此次纳入旧改基地沿街外墙美化提升工作范围的唐山路(公平路—保定路)沿线一共有3个路段,总面长820米,如此设计的依据和考量又是什么呢?据介绍,唐山路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和生活综合型老街,沿线有下海庙、澄衷蒙学堂、夏衍旧居等历史老建筑以及源福里、三益邨历史文化风貌区,曾是上海国际友人居住区。因此,这次的方案以“一条街景读懂唐山路变迁”为主题,重点突出唐山路百年变迁历史,形成5个重要节点、3个主题画段,分段营造街道场景,体现戏剧文化·工匠工艺、国际文化·里弄生活、建筑文化·历史变迁,分别体现夏衍戏剧文化作品展示、元源酱园等传统工艺再现,国际化社区商业街和里弄生活场景,百年公交和历史建筑画像。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还采用了交通大数据分析、人因工程眼动仪分析、AI设计等先进技术,对重要节点选位、方案构图、色彩、元素等进行数字化分析与设计,以达到快速稳定方案、提高方案认可度的效果。唐山路区域采用倾斜摄影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将历史建筑和街景进行三维建模,可作为孪生城市的数字底座,便于后期数字化智慧化管理。
位于音乐谷的哈尔滨路—嘉兴路区域有7个路段,沿街建筑外立面美化提升总面长830米。这里既有瑞康里这样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又有嘉兴影剧院、人力车夫互助会总会、嘉兴路巡捕房等历史建筑,还有SNH48星梦剧院和三角地艺术园等年轻人聚集的重点项目。因此,方案重点突出音乐、时尚和人文历史的创意体现,提出了“音乐梦之旅—放飞奇思妙想”的设计主题,形成了6个重要节点、5个主题路段,分别体现创意、音乐、演艺、海派和滨水生态文化,以1/3彩绘、1/3立体绿植和1/3留白体现,有蝶变、乐器解构、里弄生活、街景、海派小吃、上海童谣、历史建筑、沪语等彩绘场景,并设计了吉祥卡通牛进行全场点缀呼应,凸显海派文化创意集聚的年轻、热闹的街景。
诚然,这些墙面在旧改完成后终究是要拆除的,如何平衡好经济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对此,虹口区旧区改造和房屋征收工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旧改基地从征收到开发建设完成,一般需要4-5年甚至更长时间,当然也有2年左右就开发了的。按照市住建委文件要求,在短期内出让开发的,暂时不动。存在时间较长的,进行美化提升。安全、经济、美观是这项工作的原则。“因此,我们要控制成本,以较小的经济付出获得较好的效果。对普通段采用安全拆违和普通粉刷,对交叉路口或小区出入口、公交站点等人流量集中的区域,作为重要节点,进行彩绘等。通过提升街景,不仅改善了街道环境,也可能带来一些间接的经济效应,比如近期比较火的CityWalk等。”
一笔一故事,一墙一风景。这些墙绘在保持“烟火气”,再现“肌理感”的同时,使城市公共空间的立面涵义更加丰富,充分利用每个空间去讲好该区域的故事,也为旧改基地未来发展蓄力。据悉,年内,本市将完成全部103个旧改基地的环境品质提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