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发布

超半数上海市民常参加体育锻炼

青年报 记者 陈嘉音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本报讯 昨天是中国第16个“全民健身日”。当日在上海发布的《2023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显示,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50.5%。

    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600指数由“健身设施”“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体质健康”以及“市民参与”六个单项指数构成,《2023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显示,上海全民健身600指数总分为486.7,指数总体较高。其中健身设施58.7,健身组织78.1,健身活动86.0,健身指导82.9,体质健康97.0,市民参与84.0。上海市持续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本市市民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持续提升,市民总体健康水平良好,市民满意度稳步提升。

    健身设施方面,2023年,上海市各区继续推进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51.68万平方米,各区共完成健身设施重点项目1888个。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

    健身组织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在民政部门注册的体育社会组织1327个,体育健身团队74478个,每万人拥有体育健身组织30.5个。全市共有社区体育俱乐部数量160个,街镇覆盖率为74.4%。

    健身活动方面,2023年,上海市各级体育部门牵头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18754场,1122万人次参与。该年度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共举办赛事活动7895场,共有850万人次参与。

    健身指导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63198名,达到常住人口的2.5‰,全市在信息化管理平台注册的活跃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46466人,平均年龄43岁。全年开展体育服务配送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单位、进军营共计36503场。其中体育服务配送进社区17800场,服务市民155万人次。

    体质健康方面,本市区级体质监测指导中心全覆盖。截至2023年底,社区体质监测街镇覆盖率为80.9%。

    市民参与方面,2023年,上海市、区、街镇三级投入全民健身人均日常工作经费为31.4元,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50.5%,市民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意度较高。

2024年08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