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看上海绿色答卷

青年报 记者 刘秦春

    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本报讯 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福建省三明市开展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的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与此同时,上海主场活动在长宁区同步举行。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国忠介绍,本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主要取得三大成效。首先,以法规政策保障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全方位推动能源、产业、生活消费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研究制订本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谋划部署7大类别15个绿色低碳重大应用场景。

    其次,以低能耗低排放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本市光伏装机达348万千瓦,风电装机达107万千瓦;累计推进绿色建筑4亿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1400万平方米;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41万辆,建成各类充电桩近84万根。

    另外,以全社会之力践行低碳新风尚。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行动方案,推动各行业龙头企业成立CN100绿色低碳供应链链主企业联盟,成功举办第二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组织申报并评选出本市首批20个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试点和塑料类可回收物单独回收试点并形成典型案例。

    [链接]

    长宁区建成生境花园25个

    截至今年上半年,长宁区是上海市唯一自主实现“十四五”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进度的区,全区绿化覆盖率达34.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6平方米,居中心城区首位。

    生境花园方面,完善体系网络,建成生境花园25个,类型覆盖社区、商业和学校。生态绿道方面,长宁全区现有绿道10条,长度28.33千米,1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道覆盖率达到70.59%。

    光伏方面,“十四五”累计并网光伏1.04万千瓦,首创地铁存量屋顶绿化加装光伏2.1兆瓦,形成“绿色地铁+绿化屋顶+绿色发电”模式。充电桩方面,建成市级充电桩示范小区46个,北新泾充电桩示范街道揭牌,成为全市首个整区域覆盖充电桩的街道。

2024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