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场上安装了户外噪音监测设备。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吴恺(除署名外)

管理人员监测现场噪音。
华灯初上,对于浦东北蔡镇御桥馨华苑的居民来说,夜晚并不平静。因为他们小区毗邻京浦路御桥广场,这里原本是镇里为居民打造的集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社区街角绿地开放式广场,如今却成了广场舞“扰民重灾区”,怎么办?青年报记者8月20日晚前往探访。
青年报记者 郭颖
过去
严重扰民
好几组广场舞同时开跳
晚上7点,记者来到京浦路御桥广场时,人还不多,三三两两的,比较安静,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聊天纳凉,基本是中老年人,还有几个小朋友在骑儿童自行车玩耍。
这个圆形的广场大概有两个篮球场大小,地面铺设大理石,周围路灯照射在广场中央,十分适合跳广场舞。
包含绿化、公共厕所、长廊、亭子在内,广场总占地面积为1672平方米,由御桥社区民乐居委、河东居委等9个小区居民及部分康桥镇居民共同使用。
而怨声载道的御桥馨华苑就在隔壁,最近的一栋楼跟广场间隔50米左右,几乎就在窗台下,开窗可见。
远远地,可以看到广场上竖着一块醒目的电子显示屏。这块电子显示屏紧靠御桥馨华苑,上面的数字还在不停地变化,这可不是气温播报,而是噪音分贝数。
记者看到,噪音的起伏变化很快,看似没啥声音,也有四五十分贝,几个人说话声音稍微响一点,就可以达到60分贝以上。
看到记者来了,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围上来诉苦,她们不理解,这么美妙的音乐,楼上的居民为啥不爱听。“那个小姑娘跟我女儿差不多大小,她说听到音乐就头疼,难道她们大学里就不放音乐?”拿着羽毛球拍的李阿姨告诉记者,因为被投诉扰民,她已经放弃广场舞,改打羽毛球锻炼身体。
晚上7点15分,音乐声响起,不是“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这种激昂的广场舞歌曲,而是比较舒缓的邓丽君歌曲,踩着音乐的节拍,大妈大叔们跳起了交谊舞。
有居民坦言,以前“鼎盛时期”这里有好几组广场舞同时开跳,为了让自己的音乐声盖过其他家,大家比音量,有的还是用大功率的功放,“确实太吵了”。
“我们这边的房子流动性比较大,老业主走了,新业主进来有点不适应,再加上家里还有小朋友要做功课,有的上班族白天比较辛苦,晚上需要安静的环境休息,他们对声音就特别敏感。”河东居民区书记彭静吁解释说。
现在
人防 + 技防
噪音小了社区也和谐了
面对日渐突出的噪音扰民问题,御桥馨华苑的居民只能不停地投诉:12345热线、环境监察……甚至还有人拨打了110,虽然管理部门接报后进行了劝阻,但平息一段时间后,又“死灰复燃”。
今年5月,北蔡镇厘清各个部门监管职责,由镇城运中心牵头,联合浦东公安分局北蔡派出所、北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组成整治行动小组对御桥广场采取现场勘查、监控调取及现场分贝监测,设置宣传横幅等措施。
“我们设置的这台户外噪音监测设备可以自动检测噪音,如果晚间超过60的法定分贝,将自动预警,经过2到3次广播提醒后,若相关人员仍不整改,我们将通过城运中心平台后台监控探头截屏取证,并抄告综合行政执法队。”北蔡镇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奚激波介绍说,执法队员会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巡查劝阻取证,针对不听劝阻的人员,将通知属地派出所出警,并由派出所对相关人员依法进行治安处罚。
居委、居民也自发组成“志愿服务劝导队”,发放《北蔡镇进一步规范广场舞等娱乐健身活动的友情提示》,并呼吁大家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文明健身。
志愿者牛阿姨和袁阿姨一直坐在旁边,一边欣赏着老年人的舞姿,一边观察着分贝数。“我们志愿者有4组人,每天晚上轮流来值守。”志愿者们表示,老年人跳跳广场舞挺好的,但是产生噪音影响人家就不好了。今年高考期间,阿姨们的广场舞特意停了两个星期,现在跳舞时间也减少了,以前是晚上7点到9点,现在是7点到8点30分。
志愿者们认为,有了这台户外噪音监测设备非常好,把噪音量化了,刚开始劝阻起来非常困难,现在看到分贝数以后,广场舞爱好者们都会随时自觉把声音降下来。
晚上8点,虽然天气闷热,但依然挡不住交谊舞爱好者的舞步,随着更多男舞伴的加入,大家结伴舞动起来,旋转速度越来越快,颇有几分“户外舞厅”的味道。此时,噪音监测设备上的分贝数徘徊在60上下,一旁横幅上,“倾听生活,感受美好,减少广场舞噪音,享受和谐社区”的字样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