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本报讯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重要节点,沪苏集聚区建设已写入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素有上海“飞地”之称的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是上海市首个市级层面与外地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由临港集团牵头,上海光明以及江苏省市区三级国企共同出资设立沪苏大丰公司,统筹负责沪苏集聚区建设、开发和运营。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如何发挥对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的吸纳功能,在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中贡献力量?这背后,离不开大丰产促中心青年团队马不停蹄的开拓与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建设。
员工、原材料、物流等产业链和供应链流通等环节,是企业运转的关键。如何助力长三角企业在园区内“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针对每个大项目,我们团队都会开展专业化的调研和分析,给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让企业看到区位、产业、政策优势等,既是服务,也是增强企业落户的归属感。”接受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大丰产促中心总经理助理张静涵说。
在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行业龙头正泰新能源从开工到投产仅8个月,跑出了媲美“特斯拉速度”的“沪苏集聚区速度”,2023年冲刺百亿产值;某高新技术企业从厂房立项到投产仅用4个月,落地后将为集聚区带来经济效益,丰富集聚区产业链条;高新企业泓顺硅基公司已攻克高纯硅生产国际“卡脖子”技术,将打破高纯石英砂生产国际垄断。
“今年1月,我们产促中心了解到某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基地租期即将到期,急需在今年七月份完成老基地的搬迁及投产。为了解决客户的燃眉之急,虽然集聚区当时没有匹配物业载体承接客户的原有产线,但我们团队一方面及时跟进对接客户,一方面积极协调管委会共商对策,对遗留的存量资产进行清退盘活,达成了企业生产基地搬迁方案。最终,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企业顺利投产。”张静涵说。
产业链招商好比黏结剂,将长三角上下游企业黏合在一起。如何引进一家,带来一串,打造可口的“产业糖葫芦”?大丰产促中心团队针对产业链的整体状况以及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通过全面分析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落地方案。
企业入驻后,需要哪些配套服务?企业员工有没有职业技能提升的需求?对于园区而言,传统的理念是招商在前,运营在后。如今,在大丰产促中心团队看来,运营即招商。张静涵介绍,“我们团队会提供日常行政管理服务,诸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法务咨询等。在成功落地之后,团队致力于在企业运营与发展的每一个关键阶段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支持。”
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张静涵说,对“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有了更深刻、更具象的感触,今后大丰投促中心团队将凝心聚力,助力推动集聚区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服务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