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基斯坦姐妹花:妹妹宁雪(左),姐姐宁月(右)。 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李琼峰是云南省永平县第一中学第一位考进复旦的学生。
昨天是复旦大学本科生新生报到的日子,来自全国各地和全球的4300余名2024级本科新生,开启了在复旦的求学生涯。踏入复旦校园,五色彩旗和横幅迎风飞扬,数十顶鲜亮的橙色帐篷下是各咨询点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或在帮同学们搬运行李,或在引路答疑,满眼满心是对新生的欢迎和期盼。不少新生和亲友、辅导员在合影展板前拍照打卡,见证成为复旦人的第一天。其中,新生中还有一群别有故事的新复旦人。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爸爸的温柔“摸头杀”期许巴铁姐妹花成长成才
来自巴基斯坦的宁月是一名留学生,她于2021年来到复旦大学,开启5年制的医学专业学习。比她小3岁的妹妹宁雪在姐姐不断安利下,今年也正式成为复旦新生,将投身国际政治专业的学习。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我高中读的是国际学校,对中国的政治和历史了解不算多,所以来到复旦之后我想要更多去了解中国,我对这些方面很感兴趣。”宁雪说道。
实际上,宁雪对复旦已经十分熟悉了。去年此时,复旦校园迎来首期预科外国留学生,开启国际学生育人育才新局面。宁雪正是“一期学生”。“看到复旦的学生在图书馆、食堂认真学习的样子,我每天学习动力都很足。”全面提升学术汉语水平以及基础学科能力,提前感知复旦校园生活之余,宁雪还加入了现代舞协的学生社团,“复旦学生学习非常厉害的同时,跳舞也都非常厉害,我也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宁雪说,在学习生活方面,很多优秀的学姐也给自己提供很多关于专业选课的帮助,还会推荐复旦校园里好玩好逛的地方。抢到了游泳课、陶艺课等有趣课程时,姐姐总是迫不及待地分享给妹妹。耳濡目染下,妹妹决定放弃去其他国家留学生的机会,也追寻着姐姐的足迹,坚定地报考复旦大学。
昨天作为2024级新生的报到日,姐姐和爸爸也陪同宁雪报到。“我是非常骄傲的,两个孩子能上中国这么好的大学,希望她们好好的。我非常爱中国,也非常爱我的姑娘们。”爸爸一边说还一边激动地抹了抹眼角,在给两个女儿一人一记的温柔“摸头杀”里,饱含着深沉的父爱。爸爸透露,连他自己都很想来复旦大学。现场,他还对着采访镜头许下心愿:在女儿们毕业之前自己能来复旦读个研究生,续写一家人的复旦情缘。
小县城里的一颗“鸡枞菌”树立新的远大理想
在云南有一种菌子叫鸡枞菌,味道鲜美,但难以人工养殖、稀少难得,是菌中之冠。高中三年保持全年级第一,他就是小县城里的一颗“鸡枞菌”;高考一结束,他就开始兼职做家教,教3个孩子数学和英语,补贴家用。直到7月中旬,他还没有回过家。他就是云南永平县永平一中“振兴班”的高考生李琼锋。
当时,他是正在兼职做家教补贴家用接到的录取电话,他被复旦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录取了! 李琼锋也成为了复旦对口帮扶云南永平县12年来永平县第一中学第一个考进复旦的学生。
2012年,复旦大学开始对口帮扶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那一年,李琼锋正在读小学一年级。12年后,李琼锋从永平一中“复旦·永平振兴班”,考入复旦大学。12年,永平县已经从脱贫摘帽到乡村振兴,正走在建设和美乡村的大道上。自李琼锋上学起,“复旦”就经常出现在他的视野里。那时,复旦是朦胧的印象,路过永平一中时,他常常看到“复旦”印在学校的牌子上。如今,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这是第一次来上海,对这里还不熟悉,但今天已经逛过学校了,非常神圣,同时很有文化气息,非常宜人,能够踏进梦想的学府,感到非常激动。”完成报到手续的李琼锋这样告诉记者。
李琼锋说,大学四年对自己的期待是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参加一些活动锻炼一下自己,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一些。“我希望有更多像永平或者其他地区的同学们也能继续努力,我可以在复旦大学等着他们,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校园生活。”
此次,爸爸妈妈陪同李琼锋前来学校报到。妈妈说,儿子在高中的时候学习非常刻苦,也很自律,从来都不需要我们操心,他是我们的骄傲。“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们真的很激动。希望儿子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多参加一些活动。”妈妈祝福着说。
传承文化启新程踏好大学第一步
为了提升报到体验,此次,复旦各部门各院系多方协同,完善迎新流程、细化迎新服务、创新迎新内容,为新生办实事、解难题。
学工部和医学学工部积极发挥本科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号召院系组织本科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复旦学校”学员、本科生新生骨干培训班学员等各类本科生优秀学生骨干近300人,组建“本科生党员迎新服务队”。一位位身穿红色T恤的志愿者拉着手推车,随时做好运送行李的准备。师生党员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迎新的每一个环节中,真正做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同时,也让新生零距离体会到党员的先进性,在潜移默化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本次迎新过程中,团委、书院、院系还招募了数百位志愿者,在咨询答疑、指路引导、秩序维护、站点指引、物资准备、活动策划等工作中各司其职,成为迎新现场一道亮丽而可爱的风景线。团委、学生会志愿者在校园周边地铁站为新生进行引导,并安排接驳车往返于学校各区域和地铁站,为新生运输行李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在校内提供咨询、指引道路等服务,通过三轮车、小推车等为新生搬运行李等。
老校长文化是复旦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复旦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五大书院分别以复旦历史上德高望重的五位校长命名。为了营造热情积极的校园氛围,今年的迎新展板、道旗和书院彩旗运用了较为统一的视觉设计效果,既承载着悠久的复旦历史和鲜明的文化印记,更体现了对掌握未来的复旦人的殷切希望。
在萌新们准备踏入复旦校园、开启人生新篇章的重要时刻,学长学姐们特别为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复旦人准备了美观实用的“迎新大礼包”。彩色文件夹、校训折扇、五色笔、“时间魔方”套装,不仅凝聚了深厚的复旦文化,更蕴含着对于新复旦人学习适应的指导和期待,希望同学们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传承优良校风、学风。由学生绘制的老校长卡通形象和书院萌宠也在当天亮相,成为新生们纷纷合影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