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
同济大学博物馆
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
上海大学博物馆(海派文化博物馆)
上海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博物馆
【文/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图/受访者提供】
世界上首座博物馆就起源于大学,高校博物馆植根于大学文化的深厚土壤,是大学深厚学术和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进入大学的新生,想了解学校的文化历史和专业特色,不如先去这些高校里的宝藏博物馆里瞧一瞧。
同济大学博物馆
同济大学博物馆位于四平路校区,是由一·二九大楼改建而成,展出面积约2000平方米,作为砖木混合结构的历史建筑,其改造设计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建筑物的内外部形式特征,两层通高的室间,新旧元素对比分明,交接清晰。
同济大学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分为两个展厅,中国建筑与建筑文化展示厅和中国古代机械复原模型展示厅都颇具特色。中国古代机械的伟大成就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在军事、农业和运输等领域应用尤多,许多机械不但设计极其智能,而且外观精美,结构奇妙。为了让中国古代的这一辉煌科技成就不被人逐渐淡忘,通过多方面的资助,同济大学博物馆对其中的春秋巢车、唐代绞车弩、宋代风车、元代牛转八磨和明代水轮三事等多件中国古代机械进行了复原,并陈设于中国古代机械复原模型展示厅。
在中国建筑与建筑文化展示厅中,则收藏了“中国古代建筑构建之雀替”“佛光寺东大殿”“独乐寺观音阁”等藏品。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是在东华大学原纺织史博物馆和东华大学原服饰博物馆基础上建成的,展馆面积超过6700平方米,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与时尚于一体的高校博物馆。
展馆一楼为科普馆,集中了纺、织、染及服饰设计等多种互动项目,可以触摸、探索,甚至亲临体验服饰制作和设计过程。二楼为古代馆,这里是古代时尚的T台,展示了我国三大名锦,汉唐时期的蜀锦、宋元时期的宋锦以及明清时期的云锦,不仅可以欣赏工匠们精巧的工艺,还可以想象自己穿越成为那个时代的时尚icon。三楼的近代馆和少数民族馆就像一个时尚的万花筒,展示了近代的服装变迁,以及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其中,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也在此展示。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
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位于松江校区,设有“沟通世界”“书写世界”“诠释世界”三大部分,共分为“语言的诞生”“语言的家族”“语言的要素”“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教育”“语言与未来”八个篇章。
进入序厅,映入眼帘的是蔚蓝半球互动装置。用手在互动装置上方挥动,该地区的语言就会出现。“语言的诞生”展区介绍了人类如何获得语言。墙面上展示着由上外学者绘制的世界语系分布图。摘下旅行箱造型展柜上的听筒,可以听到不同语系的语言。朗读亭内,参观者既可以进行多语种的模仿,也可以留下自己家乡的方言。“语言的家族”展区能了解到语言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过程。
“语言的要素”展区则通过互动,展示语义、句法、形态、语音和语用等语言研究的重要概念。进入“语言与文字”展区,可以了解古代人发明语言、传承语言的过程以及世界主要文字体系,包括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上海大学博物馆
上海大学博物馆(海派文化博物馆)位于上海大学宝山校本部东区,2019年新馆正式开放,2024年成为新晋国家一级博物馆。
这是国内专门展示和研究海派文化的博物馆,设有多个海派文化专题陈列,拥有各类藏品一万余件(套),其中不乏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和海派旗袍等极具地域特色的藏品。馆内收藏的海派旗袍均为中国实业家荣氏家族女眷及沪港名媛所着旗袍。这些旗袍保存完好,时间跨度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21世纪初,旗袍面料的选择根据时代变化展现不同的特点。
溯园是上海大学博物馆校史陈列的室外展示区域,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王海松教授主持设计,该设计获得2014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景观设计类)银奖。
上海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博物馆
2021年正式开馆,拥有藏品1400余件(套),目前展出640余件(套)。从最早的体育活动记载,到近代第一本体育教科书,再到近代学校体育运动会徽章、奖杯……在这里,人们通过追溯近代体育教育发展的脉络,寻根探源,了解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珍贵藏品。如1890年出版发行的《幼学操身》(光绪年间版),第一次在体育教科书中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西方体操的锻炼方法。手抄课本《河郡中校体操》、火花票《女生体操》、1916年金华文星乡私立蒙泉国民学校体育徒手操教材、1925年江南中学校田径赛联合运动会宣传册等藏品,记录着中国近代体育教育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1917年,青年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这本《新青年》,成为上海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