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让人心头一暖,正是上海温度

青年报 评论员 陈宏

    □青年报评论员 陈宏

    近日,一位外地来沪游玩的网友,发了一则帖子表扬上海人的温度,引发集体共鸣。这名网友在拎着行李箱乘坐地铁10号线去虹桥高铁站准备返程时,因身体不适在地铁车上晕倒并呕吐,“整个车厢的乘客都纷纷伸出了援手”,帮她清理身上的呕吐物;在地铁靠站后,地铁工作人员已经等候在站台,接力援助。在刚刚急速降温的上海,她说自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对此前网上批评“上海人冷漠”的说法,也有了自己的直观评价。

    这让我们也极为感慨。网络和现实有时像是两个平行世界,部分人喜欢在网上搞地域攻击博取流量,但绝大多数人在现实中的感受,其实跟网上描述并不相同。上海作为一座文化兼容并蓄的城市,内敛和边界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即使提供帮助,也似乎常常是40度的暖意——不会有热情似火的场面,但比体温略高3度,恰恰是人的舒适值,一切都刚刚好。

    在这位网友的“表扬帖”里,提供帮助的是整个车厢的乘客。大家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所有人默契分工,有人递纸巾擦污秽,有人帮忙归拢行李箱,有人拨打车站求助热线;在车站,工作人员按照应急流程处置,守候在站台,初步处理后叫120,按章办事的同时又有人情味在,提供热水,还提供自己的衣服给她应急。整个过程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力所能及的“举手之劳”。

    但正是这些小细节,让全国很多网友有共鸣。他们纷纷讲出自己在上海受到小小帮助的故事,或许只是摔倒了被人及时扶了起来,或许只是不舒服时有人默默陪在身边观察。狼狈时获得的关心,能真正让他们“心头一暖”。

    上海是一座快节奏、高效率的城市,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步履匆匆,找寻属于自己的人生。城市特性不同,在公众场合,它不会有太多生活节奏悠闲小城里的家长里短,大家的边界感或许平时让人感觉“稍显淡漠”,但在关键时刻,这座城市却迸发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还是一团离你稍微有点距离、让你感觉温暖却又不会被灼伤的火。

    这就是上海,这就是上海温度。

    ■06

2024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