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交大师生演绎话剧《钱学森》

点燃香江畔的爱国赤心

青年报 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高璐 刘怡丹

    话剧《钱学森》。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如果我的爱能对祖国有一点点贡献,我将百死不辞,毕生有幸!”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综艺馆里振奋人心的话语不时传出,伴随着热烈的掌声。69年后,“钱学森”再次奔赴1955年归国第一站——香港。

    9月25日至26日,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剧目《钱学森》应邀赴香港演出,以艺术的形式弘扬科学家精神,点燃香江畔的爱国赤心。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高璐 刘怡丹

    授勋25年

    原创话剧再现航壮阔人生

    作为中国现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钱学森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追求卓越。话剧《钱学森》不仅是一部展示钱老卓越贡献的历史剧作,更是传承他伟大精神的艺术佳作。

    今年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勋25周年。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根据新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交通大学杰出校友钱学森的传奇经历改编了大型原创话剧《钱学森》。话剧以钱学森在交通大学求学时期如何将人生理想从“交通救国”转向“航空救国”,在美国留学期间如何坚持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如何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碍回国投身国防科技事业,以及如何带领第一代“航天人”成功发射东风二号甲导弹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为主线。同时,以钱学森与夫人蒋英的爱情故事为副线,生动地演绎了科学大师钱学森的人生经历,鲜活展现了钱学森的爱国之心、求真之志、奉献之情、创新之魂。

    自2012年首演以来,历经12年淬炼打磨,已经成为上海交大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美育价值的重要载体和生动教材。

    此次话剧演出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在港策划了“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钱学森生平事迹展”,以钱学森生平事迹为主线,通过翔实的图文资料回顾钱学森的求学之路、科研之路、奉献之路和育人之路,生动展现了钱学森奠基中国航天伟业的壮阔历程、贯穿一生的品质风范,引导全社会体悟战略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和奋斗之行。

    传承精神

    在科艺融合中传递理想信念

    本次到港演出的33位学生全部为上海交通大学在读学生。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21级本科生杜佳欣禹一直感动于钱老的这份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一路走来,剧本更新、演员迭代、舞美升级,大家对钱老精神的传承却从未改变。“今年也是我加入《钱学森》话剧剧组的第四个年头,依然会在聚光灯下不禁动容,与剧中的自己穿越时空进行对话,角色的成长历程同样在我身上留下了印记。未来我也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继续发光发热,将交大人的经历和品格不断传承演绎下去。”

    实际上,杜佳欣禹同学就是入学伊始看了《钱学森》剧被深深打动,才执意要加入《钱学森》剧组,接力演绎钱学森精神。

    首次参与演出的退伍大学生、人文学院2022级本科生王宸宇在参与演出大师剧《钱学森》群演和道具组工作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钱学森学长身上的爱国情怀。“同学们的每一场表演都是一次向科学家精神的致敬,也是一次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实践。”

    香港理工大学学生现场观看演出后表示,内心十分震撼。“通过这部话剧,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钱学森先生对祖国的深情与担当。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历经艰险毅然回到新中国,投身于祖国的航天事业,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作为一名在香港求学的青年,我深感自己也肩负着时代的责任。话剧让我意识到,正是像钱学森这样无数科学家的奉献,才有了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值此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更感受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感,立志学有所成,未来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0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