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住房成套改造何以始终100%落地?

杨浦这支青年突击队螺蛳壳里做道场

青年报 记者 范彦萍

    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本报讯 国庆节前,杨浦最后一个小梁薄板黄兴路1039弄项目完成100%签约,标志着杨浦以满分成绩圆满实现小梁薄板收官,比全市要求提前三年完成小梁薄板改造任务,取得“两旧一村”改造阶段性胜利。

    国庆长假节后开工第一天,记者从杨浦区房管局获悉,不少“十一”前和“十一”期间搬家的居民到项目工作组办理退房手续。目前,449户居民已经搬迁440户。

    今年以来,杨浦以多个项目100%签约,成为旧住房成套改造方面的“尖子生”,这背后到底藏了什么秘密呢?

    刚刚搬到借住新家的居民陈志冲从出生后就住在黄兴路1039弄,他告诉记者,以前小区有三幢楼的居民都没有卫生间,他住的那栋楼需要和邻居们共享厨卫,8家人家合用2个马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第一二次我们都是很短时间就百分百签约成功了。”

    陈志冲对这次旧住房成套改造非常满意,“这个政策非常好,让我们居民都得到了实惠,太开心了。以前我家使用面积是14.3平方米,回搬后使用面积变成33平方米多一点,拥有独立的厨卫,居住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老陈告诉记者,此次搬家不仅没有出搬迁费,还获得每月5000元的住房补贴。

    “在原来的小区住了几十年,我们和老邻居感情很深。分开三年后,我们还会再相聚的。”老陈说。

    原来住在一楼的居民张选达回忆以前的居住环境,用了“度日如年”四个字。张选达原来的家使用面积才20个平方米,他将能放下床的房间让给了老婆和外孙女,自己则睡在沙发上。但未来这样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回搬后他家的使用面积将达到39.2平方米,相当于比原来的面积翻了一倍。这样的改善让老张一家特别满意。

    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让居民真正得到实惠?记者了解到,此次由杨浦区房管局、控江街道、卫百辛集团的青年业务骨干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在方案制定、政策宣传、居民征询、项目签约、维稳保障等工作中带头攻坚、率先示范,精益求精打磨改造方案,细化“一户一策”解决群众难题。比如在原改造范围用地狭小,无法全部安置的情况下,积极盘活各类资源,与设计师团队经过近20稿的修改打磨,并通过将二室户及以上户型及产权户或含居非混合户居民异地安置于凤南一村余量房源的安置方式,做到居民得益均衡,居住水平同步提升。

    据杨浦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杨浦把保留城区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作为提升群众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抓手,通过传统与技术相结合的手段,留存原小区富有时代价值的记忆。“比如我们广泛向居民征集老照片、老物件、老故事,拍摄纪录片,精选物件将在建成的新小区或城市更新展览馆专栏陈列。借助VR、AI等技术,对小区进行数字化遗产记录,将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模型或全息投影,以可观可感的美好变迁,留住杨浦工人新村等老工业根脉,讲好‘人民城市’乡愁故事。如凤南一村项目还精选了12株大树乔迁栽种,待新凤南建成后和居民一起回搬,让乡愁可寄托、记忆可延续。”

2024年10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