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展“美+净+智能”生活垃圾投放点改造提升

青年报 记者 刘昕璐

    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青年报资料图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每天要倒生活垃圾的你,有没有发现生活垃圾投放点正在悄然进行改造提升,逐步配套完善了洗手、除臭、通风、遮阳防雨、照明“五个装置”?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11月27日起召开,记者从中获悉,这种配置智能监管设备的升级版方案年度计划完成的1.9万余个投放点微更新、3700余个投放点专项更新、660个I类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小区(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上海正通过坚持便民利民目标导向,促进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郜红建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本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他介绍,今年以来,上海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持续保持良好态势,生活垃圾“三增一减”实效保持稳定,湿垃圾分出量基本稳定在干湿垃圾总量的35%左右。全市建成焚烧设施15座、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0座,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日均超过3.6万吨。

    在面向市民开展,约14.27万人参与的一次垃圾分类评价调查中,96%的市民对本市垃圾分类工作给予五星好评。目前,全市居住小区、单位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3%。历年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和超特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评估中,上海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其间,上海坚持推进社会基层治理,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市绿化市容局积极响应市委组织部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热点难点问题相关工作要求,发挥居民区(村)党组织引领垃圾分类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将2024年上半年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测评得分低于80分的小区清单,以及投诉热线诉件作为主要线索,锁定问题点位536个,形成重点督办清单,定向为各区找问题、开处方,帮助属地找准短板弱项,压实基层治理责任,以问题整改促进社区完善垃圾分类常态化管理机制。通过8月至9月为期2个月的集中治理,问题点位已全部完成整改,8、9、10 月基层治理热点问题垃圾清理的诉件量同比下降51.5%。

    郜红建说,上海也始终坚持便民利民目标导向。各区推动“美+净+智能”生活垃圾投放点改造提升,配套完善洗手、除臭、通风、遮阳防雨、照明等“五个装置”,配置智能监管设备,升级版方案年度计划完成的1.9万余个投放点微更新、3700余个投放点专项更新、660个I类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小区(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市绿化市容局印发的指导性文件,也为垃圾分类升级版方案落实进一步提供政策和技术指引。各区开展环卫小型压缩站提升改造,规范小压站的设置、运行和维护,有效降低环卫作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完成环卫小型压缩站改造200座,年底前将完成244座,完成升级版方案要求的2025年底升级改造481座小压站任务的51%。

    上海还坚持科技赋能转型发展,推进作业处置全程智慧监管。记者获悉,市绿化市容局推动各区打造公交站牌式生活垃圾清运精准报时提示智慧线路。结合区域特点和精细化管理需求,优化清运流程,合理安排清运力量,落实清运时间提前告知,减少垃圾桶沿街滞留时间,减少作业扰民,提升清运效率。目前,全市16个区的智慧线路均已投入运行。

2024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