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和项目对接大会圆满举办

努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青年报 记者 明玉君

    2024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和项目对接大会圆满举办。受访者供图

    专业技术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对科技创新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是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近日,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市规划资源局、市住建委、市交通委协办的2024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和项目对接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大会融合“赛会展谈”多种方式,聚焦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工程技术人才、非公领域创新创业人才等各类群体,为全行业全系列专业技术人才构筑高能级一体化发展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展现专业技术人才风采。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育评结合,构建高能级竞技平台

    近年来,本市不断完善人事人才体制机制,325万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各行各业,高、中、初级职称比例稳定在1:3:6,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近1万人。这支总量充裕、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上海现代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正深刻诠释着“尽精微而致广大”的上海专业技术人才精神。

    连续第二年举办的“追求卓越 向未来”上海市中青年工程师创新创业大赛,设置了规划资源、城市更新、智能交通、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6个赛道,吸引了480个项目、1910名选手参与。

    市人社局专技处处长祝颖华介绍说,大赛通过“以赛代评”“育评结合”新机制,深入开展继续教育专项培育行动,举办了50场知名专家讲座,为63个项目提供了定制化一对一指导。“有163名入围决赛选手通过职称考核认定,其中认定高级工程师72名、正高级工程师36名。通过考核认定取得正高级工程师职称的最年轻选手是一位90后。经过比拼角逐,最终共选拔出了30个优秀创新创业型项目。”祝颖华说。

    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星宇参加了数字技术赛道的比拼,他还通过大赛考核认定,取得了正高级工程师职称。“非常感谢这次大赛,让中青年工程师有机会互相学习、比拼进步,在职称评定方面也让我们更有获得感,希望这项比赛能年年办下去,也希望更多优秀的中青年工程师参与进来。”刘星宇满怀激情地说。

    深化改革,形成高效能评价体系

    祝颖华表示,近年来,为更好地发挥职称制度的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上海人社部门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畅通晋升渠道、优化服务体系,累计出台25个全系列职称改革办法,实现了职称制度改革的阶段性目标。

    “本市每年约4万人参加职称评审,其中民营企业人才超60%,每年1000余人取得正高级职称,1万余人取得副高级职称。”她指出,今年7月发布的《上海市工程系列数字技术专业职称评审办法》,首次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数字技术新职业及人社部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专项的14个专业囊括,为数字技术新职业建立了符合数字技术职业特点和人才职业发展需求的职称评审制度,形成集聚和培育数字技术人才的合力。

    近年来,本市探索建立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在去年发布《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1.0版)》基础上,今年紧贴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发布了清单(2.0版),将认可清单(A类)证书扩大到111项,为持证人配套出入境、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居住证积分加分等6项保障服务,遴选22项证书纳入急需紧缺清单(B类),给予更加便利的服务,遴选33项证书纳入职称比照清单(C类),符合条件的可通过申报审核、面谈答辩,比照认定相应职称。今年大会的主题展览专门为11家境外职业资格发证机构提供了展示平台,充分彰显了坚持开放、扩大开放、提升开放的坚定决心。

    示范赋能,推动高质量成果转化

    为进一步凸显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示范引领效应,大会同期为2023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87名专业技术人才颁发了证书,举办了以“专业技术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角色与挑战”为主题的圆桌会议和首期专技“3E”讲坛(赋能Empower、创新Evolve、发展Explore)。

    此外,针对普遍存在的成果转化难题,大会还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评审专家、技术经理人、用人单位、投融资机构、人力资源机构等多方主体协同汇聚的专业技术人才对接洽谈平台,促进更多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推动者、参与者。截至目前,大会共促成合作意向109项。

2024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