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首演。受访者供图

“让文物活化是我们共同的文化使命。”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宫廷音乐与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孙召华在上海对记者表示,故宫、上昆一拍即合,诞生了“很有意思”的合作。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的“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12月11日晚在上海北外滩友邦大剧院首演。从故宫博物院藏万千典籍瑰宝中,撷取节令时序的华章。上海市民观众在上海就能看到当年最正宗的宫廷戏。
青年报记者 郦亮
600年昆曲和600岁故宫的双向奔赴
此次演出特邀田沁鑫担任总导演,罗周整理改编,张铭荣,谷好好,张静娴、李小平分别担任《江州送酒》《中秋奏凯》《长生殿·重圆》艺术指导。上海昆剧团集结“五班三代”强大演出阵容,《江州送酒》和《长生殿·重圆》分别由梅花奖得主吴双,黎安、罗晨雪领衔主演,余彬、胡刚、张前仓等出演。《中秋奏凯》则由“昆五班”青年演员张艺严、钱瑜婷、马填钦等主演,他们勇挑武戏大梁。
“太和正音”的一个“正”字其实是最吸引人的。“正”字体现在演出的各处。首先,所有的剧本都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馆藏,这确保了观众所看到的是当年皇帝看得最原汁原味的宫廷戏。其次,上海昆剧团还曾派吴双等参演艺术家到故宫研究剧本,寻找艺术感觉,力求取得真经。而为了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北外滩友邦大剧院的舞台甚至还把故宫皇家戏台畅音阁也复制过来了。
据悉,2019年,上海昆剧团首次踏入故宫的大门,开启了互访之旅。双方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遵循文物活化的宗旨,共同围绕学术研究、剧目创作、文化传播开展深度合作。此次“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便是600年昆曲和600年故宫深度合作的第一批成果。
大家说起宫廷戏,第一反应是神仙贺寿,讲求吉祥意味。其实故宫藏本充满文化典故,比如《江州送酒》丰富了陶渊明的形象,贴合当代观众欣赏需求。舞台设计从故宫畅音阁获得灵感,清代不少王公贵族都在畅音阁看戏。
从戏曲到戏剧的文化传承之梦
中国戏曲和传统节令紧密相连。清代自乾隆年以来,凡遇立春、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节令都会表演相应的戏曲。上海昆剧团在挖掘故宫博物院馆藏剧目资源时,将节令承应戏作为连通古今的重点进行深入探索,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1498册、6467部、3200余种清宫戏本中,精心挑选以“中秋”与“重阳”两大节令为主题的《江州送酒》《中秋奏凯》《长生殿·重圆》三出剧目。
据悉,这三出剧目选自清代宫廷承应戏《江州送酒东篱啸傲》《全福庆》,也有源自清代宫廷常演的传奇戏本《长生殿》。《江州送酒》首次在昆曲舞台上呈现陶渊明形象,此次改编巧妙地将原作的两折并为一折,并在情节、人物、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优化,使作品更具戏剧性和喜剧性。《中秋奏凯》上部分展现少年英雄沙场抗敌,下部分表现他奏凯归来,阖家团聚。大量武戏可看性极强。《长生殿·重圆》相较于上昆四本《长生殿》中的《重圆》更加完整,剧目完整保留了《重圆》的核心旋律《霓裳羽衣》及昆曲历史上的大场面名曲——众天女的“羽衣三叠”。
艺术指导、昆剧表演艺术家张静娴将演出总结为,“复古中的创新,根据故宫典藏资料,非常谨慎地还原原貌,保持传统意境”。她以《长生殿·重圆》举例,上昆曾经排演四本《长生殿》,《长生殿·重圆》是其重头尾声戏,相比以前版本,这次《重圆》场面大,唱段还原更多。李隆基、杨玉环的感情层次更多、更完整,尤其是7分钟“羽衣三叠”,以前没有出现过,呈现旧曲新唱、熟人生面的场景,让观众看到两百年前如何演昆曲。
“文脉相承六百年,姹紫嫣红尽开遍,由衷感谢故宫博物院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为这部作品付出的艺术家与专家学者。”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我们深信,昆剧艺术所蕴含的价值,将随着时光流转而愈发芬芳,它承载着更长远乃至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之梦,将为后世留下更多艺术瑰宝,让中华文化永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