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傅,来,看镜头,把福字再举高一点……王师傅,身体侧过来一些,对对对……”“好!拍好了,这个照片先发给家里面,告诉家人,咱启程了!”乙巳年的新春佳节,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昨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青浦新城院区建设项目的首批工人在完工后坐上了为他们安排好的春运大巴,结伴回家过年了。工人们能回家过年,背后有一群青年志愿者的功劳,早在一个月前,他们就安排了千余名工友的出行计划和个人信息,早早做好了安排。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一月中旬开始,在中建二局承建的上海市重大工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青浦新城院区建设项目上,就早早地洋溢起节日氛围:书法家们被请到工地上泼墨挥毫,美好的寓意在墨香间弥漫,而工友们脸上的笑容也被定格进了镜头,随后又通过手机传递给了千里之外的家人。在项目部工会的精心安排下,五湖四海的城市建设者们,即将踏上期盼许久的回家路。
那么如何保证农民工在春节前顺利返乡呢?青年志愿服务队带头人、项目党支部书记吴宗宸告诉记者,早在去年12月底,郭明义爱心团队中建二局华东分队的青年志愿者们就结合项目推进情况,对全体工友春节返乡情况进行排摸,千余名工友的出行计划和个人信息被整理成表格打印了出来。“每天走访时,这张表格就不离手,查缺补漏,及时更新大家的需求。”
于是,青年志愿者们在项目党群服务中心·工友驿站设置了“农民工返乡网络购票点”,13名青年志愿者轮流坐镇,帮助不会购票的工友线上预订、买票,同时根据工期安排,合理规划返乡批次,纾解农民工集中出行的压力。对于要坚守到春节前返乡的工友,项目部提前统计人员信息和返乡地点,联系春运大巴车,保证工友可以顺利返乡。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