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青年讲坛”开讲

在奋斗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青年报 记者 刘昕璐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昨天下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机关团委以“懂人大 爱人大 青年议事”为主题,举行2025年新春第八期青年讲坛。7名来自不同岗位的人大青年,聚焦2024年度工作谈感受,结合岗位实践谈思考,展现人大青年昂扬向上、踔厉奋发的精神风貌。

    跨界成长,守护公平正义

    来自人大监察司法委办公室的桂文茜,刚刚过去的这一年经历了“跨界”成长:从一名检察干警,转变为市人大监察司法委的一员。身份变了,舞台变了,可那份炽热的司法为民初心从未改变。

    桂文茜说,这一年,从“法条执行者”到“民主践行者”,从“案结事了”到“长效守护”。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推广上,我们要将基层零散的好经验、妙点子汇总提炼,融入司法活动。就如同播撒法治的种子,来日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长久守护群众权益。

    来自市人大信访办的李亚楠,同样曾是一名检察干警。她分享说,近年来,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在市人大信访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蕴含着许多监督线索。员额检察官参与人大信访工作,可以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形成监督合力,达到“1+1>2”的监督效果。

    从个案办理到源头治理,视野更广了;从分则思维到总则思维,站位更高了;从桌头案卷到窗口一线,扎根更深了……李亚楠真诚地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与人大的同仁、检察院的同仁一道,“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触手可及的公平正义。

    基层历练,绽放青春光彩

    蔡雨宸是市人大2023级选调生,刚刚过去的一年,她在奉贤区庄行镇浦秀村开展基层锻炼。从现代都市走向田间地头,从一名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观察者”变成实实在在的“亲历者”,置身于农村的广阔天地间,她带着“乡村故事的传播者”“法治乡村的领跑者”“村民百姓的服务者”三个新的身份,在奋斗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在扎根基层、扎根人民的火热实践中,我从理论走向实际,一步步过语言关、过经验关,了解最真实的国情社情和民情。也是基层工作,让我逐渐认识到,一方面要学会‘观百姓’,另一方面要培养‘百姓观’。”蔡雨宸说,基层工作是构筑社会治理“摩天大厦”的“一砖一瓦”,每一项政策举措是宏大抽象的,但同时也应该是具体鲜活的,只有真正深入群众倾听声音、寻找问题和答案,才能让我们制定的法规、推进的政策更加接地气、贴民心,直击人民群众的痛点,让大家有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为2023级选调生的赵容宇,去年则是在奉贤区奉城镇盐行村挂职锻炼。在村里的一年,他见证了盐行从困局到破局的蜕变,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他也在实践中学习,在解题中成长。

    “造就张江科学城的‘宜居宜业’并非一日之功。但我想,正在向世界一流科学城加速迈进的张江,更应当让工作在此的年轻人‘生活在此处’,更应当是年轻人开启梦想开始且愿意深深扎根奋斗的地方。上海,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提地,如果能用法治方式奠定科创之城升腾城市烟火气、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则更能彰显‘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关怀与温度。”谢明睿分享自己的感悟。

2025年0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