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昕璐 当一片破碎的瓷片被镶嵌成璀璨的马赛克杯垫和花瓶,当一朵凋谢的鲜花以干花形态在市集重生,这些看似微小的创造背后,是一场关于劳动、艺术与生命的体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青年公益团队“童画故事”从2022年起组建以来一直致力于困境群体的帮扶,助力他们重写生命叙事。新学期伊始,团队成员已经开始着手新一年的安排,期待继续打造“劳美融合”的助人新模式。
在奉贤区南桥镇阳光之家,25岁的智力残疾青年小林正专注地将彩色马赛克碎片拼贴成杯垫。由于手指震颤,她的动作缓慢却力求精准。“每一片碎瓷都像被贴上标签的我,但组合起来就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小林说。制作中,参与者将零散材料转化为完整图案,隐喻其突破生理限制、重构自我认同的过程。
团队成员手把手地指导参与者如何在精心装饰的花瓶里种植每一粒种子,并持续不断地记录其生长情况,对每一株幼苗进行精心养护并对困境群体进行细致的行为观察。从种子最初被埋入土壤的那一刻起,直至它们破土而出,逐渐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绚烂的小雏菊,这一过程见证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记者获悉,助残扶困是这支大学生团队的核心理念,通过教授困境群体自己通过手工创造来改变自我,目前已经小有成绩。从之前的非遗技艺体验到今年的马赛克镶嵌和花卉种植的“劳美融合”生命教育的体验,团队都会将最终的作品带进各种展览和市集,这些群体也不再是通过“物质帮扶”的方式,而是靠自己的双手为这个社会带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