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金融机构迭代科技金融服务
青年报 记者 孙琪

    清宝生产质量负责人杜东生与兴业银行上海淮海支行客户经理交流。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春回大地,浦江潮涌。向上向前力量正在申城大地升腾。

    记者日前采访获悉,新年伊始,沪上金融机构积极融入申城高质量发展大局,紧扣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布局科技金融,将高质量金融服务投向硬科技领域,以助力申城绘出更多“春天的故事”。

    青年报记者 孙琪

    立足上海主场

    交行打造标杆“芯”势力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在全球发展极其迅速,主要发展焦点聚集在算力及大模型方面,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基础设施,算力更是各国发展聚焦的领域。

    上海天数智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在行业中崭露头角,公司发展迅速,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收入规模持续扩大,团队规模也不断增长。公司CFO杨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未来充满信心,并强调这一成就与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投资机构的支持密不可分。天数智芯的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企业的成长,也折射出人工智能领域和半导体行业的蓬勃态势和从业者的积极心态。

    天数智芯专注于云端服务器级通用高性能计算芯片的设计与研发,致力于成为通用并行(GPGPU)云端计算芯片及高性能算力系统的领先提供商。2019年,公司怀揣着打造中国自主可控GPGPU的梦想,将总部迁至上海。然而,半导体行业作为人才、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杨磊坦言,公司在初创阶段时常面临资金短缺的挑战,技术突破和人才引进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

    “2020年,我们就开始关注这家企业。”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徐汇滨江支行负责人蒲东海回忆道,他敏锐地察觉到天数智芯团队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GPGPU赛道的巨大潜力,坚定了支持这家初创企业的决心。双方自此频繁接触,蒲东海在得知天数智芯有融资需求后,迅速展开行动。然而,按照当时的传统授信模式,融资需求暂时未能达成。2021年,天数智芯推出了国内首款通用GPU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同年5月,交通银行在上海成立了“科技金融专班”,重新定义了银行信贷服务的内涵,更加关注科创企业的技术含量等非财务因素,蒲东海再次尝试申报,天数智芯很快获得了交通银行1亿元的授信额度。

    这笔资金如同及时雨,为天数智芯的研发注入了强劲动力,开启了公司的高速发展模式。2021年,天数智芯的GPGPU芯片成功量产,标志着公司在技术上的又一重大突破。“交行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金融资本支持,见证了我们从最初一百多人的小团队发展到如今数百人的规模,也见证了我们从产品初出尚无收入,到如今实现数亿收入规模的成长历程。”杨磊表示,近年来,交通银行有意进一步加大对天数智芯的支持力度。他特别指出,金融机构的科技金融服务正从“接入”走向深度“嵌入”,未来双方的合作将不仅局限于信贷领域,还将拓展至业务层面,包括金融租赁、综合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广结硬科技“朋友圈”

    兴业银行科技金融“接力跑”

    与企业识于微时,守于经年的故事并非个案。

    走进上海清宝引擎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数台正在组装的人形机器人展现出独特魅力——女性机型面容精致,男性机型轮廓英挺。这些搭载16个面部自由度的机器人,不仅能实现眼睑开合、瞳孔转动等微表情,更能通过智能语音同步演绎口型变化。尤其当它们的眼睛接入高清摄像头,互动起来与真人十分相似。据生产质量负责人杜东生介绍,团队三人组仅需单日即可完成整机组装,这些融合了云端大脑与柔性关节技术的智能体,已具备主持、迎宾、歌舞表演等多元化服务能力。

    这家成立于2022年的科创企业,创始团队来自清华大学,凭借云端大脑运算、柔性关节控制、双足行走算法等核心技术,在文旅、养老、直播等赛道持续突破。2025年初,其自主研发的产品不仅斩获大批订单,更成功打开柬埔寨、印度等海外市场。董事长王磊向记者特别提及:“兴业银行上海分行2024年末的500万信用贷款,加速了我们新一代人形机器人的研发。”

    这段银企佳话始于兴业银行上海分行近年来的科创布局。2023年,该行基于对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前景的判断,向上海伯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500万元投贷联动贷款和5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

    基于良好的合作,伯镭科技向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推荐了专注于“可视化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研发的上海秉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该行又向该企业投放300万元科创助力贷款。秉匠科技此后又将清宝引擎推荐青少兴业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淮海支行的团队基于对人工智能,特别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判断,于2024年12月向清宝引擎投放500万元担保基金贷款,专门用于支持清宝机器人购买生产人形机器人所需的关键零部件。

    “清宝的授信从上报到落地仅用时两周,非常顺利。我们银行在为这些‘硬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时,不只看传统财务指标,更看重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未来发展前景。”兴业银行上海淮海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上海,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凝聚科技金融生态伙伴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日前,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联合浦发银行共同发布《长三角银行业科技金融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这是长三角区域首份银行业科技金融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上海市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续创新高,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户数保持较高增速。根据上海金融监管局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上海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2596.21亿元,同比增长33.66%;科技型企业贷款存量户数3.98万户,同比增长44.97%。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5985.02亿元,同比增长36.62%;贷款存量户数为3.66万户,同比增长51.81%。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正在聚焦企业创新性和发展前景,为科创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2025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