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古画的修补里慢速奋勉

青年报 文/见习记者 林千惠 图/受访者提供

    俞明锐工作场景。

    俞明锐拍的春天场景。

    俞明锐在修复古画。

    【文/青年报见习记者 林千惠 图/受访者提供】

    三月,又一个春天翩然而至。随着春日暖阳洒下,B站UP主、书画修复师俞明锐(ID:@在下曼妥思)又将开启新一年的工作。奋斗在春天发生,他在松江区的工作室,仿佛是春天的生长点,处处洋溢着生机。日复一日,慢慢修理,慢工出细活,在春天的脚步声中,他奋斗的步调缓和而悠长。

    在春天温暖的初始中奋进

    整个二月,俞明锐都在新疆阿勒泰滑雪度假,随着时日渐暖,街边粉雪悄然融化,离回上海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休息的一个月间,对上海的春天,他已有了轻盈的想象:“对于书画修复来说,春天是个好季节。”上海冬天湿度低,修复装帧难,而春天湿度和温度齐齐回升,“干活时,不用再特意开空调,开窗让微风吹入,很舒服。”他说。

    去年,俞明锐接手了一件古籍。到了冬天,他完成了一半的修复工作,另一半始终让他牵挂在心,打算回来后继续完成。有两张破损较为严重的画,是客户寄来的,目前放在他家里,等待着他进行拼接修复。还有一些客户委托的修复任务,他将档期安排在了三四月,届时再动手。说到自己的工作,他井井有条:“春天这三四个月,主要是做古籍、画相对中大型的修复,再穿插一些小件的东西,大概能修五到六套。”

    “今年,我的自媒体业务将从单一平台拓展至全平台。”俞明锐介绍。他不仅是一名书画修复师,还是一位自媒体运营者。在B站,他已经积累了36万粉丝。而现在,他计划更进一步,深入探索更多平台的可能性。这一转变,也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挑战。新春之际,他打算依据各平台用户的喜好,从时间把控到内容挑选,全方位地试验和调整视频结构。他说:“以往制作修画短视频,我可能在一个七八分钟的视频里讲完所有内容。但现在,我会仔细思考,挑出一两个重点,单独拆出来制作视频。” 

    在春天忙碌的余裕中进步

    “那张破损得极为严重的画,我还记得刚拿过来的时候,几乎无法展开,稍一用力,画像就会碎成一地的碎片。”俞明锐回忆道。他琢磨着,等春天来临再动手,要将这幅画完好还原,大概得花上一个月的时间。此刻,他的脑海中已经有了初步的修复计划。这幅画脏污遍布,清洗是首要步骤。而且它碎得太厉害,需要用双层纸将画仔细黏住,大致拼出形状并固定后,才能小心翼翼地送入洗画池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还要依次进行换纸、全色等一系列精细工序,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马虎,都在考验着修复师的耐心与技艺。 

    这样的工作,是一种平静的忙碌,而进步的欲望,正潜藏在这夜以继日的耐心工作中。“新的春天,我想给自己制定一些方针,除了给客户修东西,我也想强化自己,每隔一段时间,评判我修复、装裱上弱势的地方,进行着重练习。”俞明锐说。现在,他已有了一个确定的目标,那就是锻炼自己的装裱能力,“装裱也有很多不同,如立轴、镜片的制式,相对于修复来说,我这方面偏弱,回去要着重练习。”

    如何在新的一年之春,去平衡书画修复和自媒体博主这一“慢”一“快”看似大相径庭的双重身份?听上去很难,但俞明锐却以悠闲的口吻描述:白天应是属于修复的时光,在松江的工作室开窗通风,擦净桌子,架好拍摄相机,开始动工。中午在春困中打一会儿盹,再做活到傍晚。晚上则是属于视频剪辑的。收工以后,处理拍摄素材,做视频、写视频文案。这种忙碌的余裕是出于他对工作的热爱:“去慢慢修复,对我来说是比较享受的,因为都在我的可控范围内。”

    在春天科技的焕发中洞察

    DeepSeek的爆红,给许多行业都造成了震撼。AI技术的进步,也体现在书画修复界。在各种展览会上,AI图像数字化修复的提及率越来越高。在新的春天,随着AI的突飞猛进,这一技术会给人工书画修复带来冲击吗?对此,俞明锐认为:“AI图像数字化修复和我们不冲突,甚至是可以助力。”不久前,他还与浙江大学一个研究数字化修复的团队进行了交流,目前来看,AI图像数字化修复有优点,却仍很不成熟,比如细节处理相对粗糙,是AI图像数字化修复的一大弱点,而这正与书画修复的要义相反。

    “AI修复就类似于PS处理,从别的地方复制一块类似的东西,补上旧画。远看没问题,但专业的人能察觉出不对。”他表示。眼下仍是人工去接笔和全色最为自然。不过,他觉得,AI的流行也体现了一种趋势,如果能得到改善,能为书画修复师的手工省下一大部分力气。

    能从一处细节洞察全局,就像从一阵微风洞察到春的到来,这是独属于人类的细腻能力。春天即将来临,俞明锐心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他以一幅《虢国夫人游春图》,道出了他眼中春天那悠扬的意境:“在学校上的中国美术史课上老师曾讲过它,我很喜欢。画中古人春游找春,却没有画一棵绿树,于是,在轻快的氛围里,对春日遐想的空间,就如此留白了出来,而这,我想就是春日的意境。”

2025年03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