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

推动AI赋能家庭教育,让孩子和家长共同进步

青年报 记者 刘昕璐

    全国人大代表梅兵。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对于教育领域挑战和机遇并存。人工智能和玩手机不是一回事,但人工智能应该从娃娃抓起。”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来自高教界,对人工智能之于教育的重塑有着最敏锐的感知度。去年,她还第一次作为召集人,与部分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共同完成《促进“人工智能+”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专题调研报告。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把真问题急问题找出来

    “今年是我履职的第三个年头,也越发感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重大责任、光荣使命。”梅兵告诉青年报记者,特别是看到前两年提出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行动回应,也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一些工作,因此更受鼓舞愈感振奋。

    “我感觉,要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首先是要持续加强学习,把人大代表的职能职责、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重要决策部署的精神和要求领会透、把握准,并紧密联系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才能在履职中有的放矢。其次是要练好调研这个基本功,把基层一线的关心关切、实际情况等摸清楚,把真问题、急问题找出来,才会有把建议提准提实的基础。”

    “作为人大代表,与时俱进非常重要。”梅兵介绍,去年5月~11月,她第一次作为召集人,组建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小组,和其他代表共同完成《促进“人工智能+”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调研报告,重点摸清上海AI产业化、产业AI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上海“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做法与堵点,最终提出促进“人工智能+”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对策建议。

    人工智能要从娃娃抓起

    谈及今年的两会关切,来自高教界的梅兵,最关心的还是高教领域的改革。

    “我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具有高等教育龙头与基础教育基点连接点的作用,所以我也会关注一些基础教育的问题。”梅兵认为,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根据她个人的学习体会和工作实践,今年,她将重点就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以及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为教育强国建设夯实基础等方面提交建议。这两份建议的背景,都与当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及其推动的产业革命迅猛发展有关。

    “人工智能和玩手机不是一回事,但人工智能也应该从娃娃抓起。”梅兵认为,这应是一个发展方向,至于怎么来抓,要有多种办法。比如,老师自身人工智能素养的培养,家长包括爷爷奶奶辈也要去掌握人工智能的知识和技能,和孩子们一起来适应这个时代,共同成长。

    AI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重塑家庭教育的方式。梅兵建议,搭建智能化服务平台,推动AI赋能家庭教育,利用年轻一代家长熟练应用新媒体、智能工具等数字化平台的特点,推动人工智能在家庭教育中的创新应用,促进家庭教育由传统的、以自然生活教育为基础的相对封闭模式转变为家校社协同合作、开放共享、融合创新的新模式。

    她建议,可以打造家庭教育“一网通”、建设家庭教育“云社区”,搭建开放的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开发家庭教育“AI助手”,为家庭教育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梅兵介绍,在这方面,华东师大已有类似探索,已自主研发“知心慧语”家庭教育陪练系统,以学校心理学团队研制的家庭教育48个能力点为依据,通过模拟场景问答、实时评估诊断和指导反馈、推荐课程学习和训练巩固等,帮助家长在沉浸式、体验式、个性化的互动学习训练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2025年03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