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医疗护理员提供全天照护服务,医院“免陪护病房”兴起

破解“一人生病全家忙”之困

青年报 记者 顾金华

    仁济医院“免陪护病房”。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父母病了,但是子女因为工作等各种原因不能常伴病床前怎么办?“免陪照护服务”的出现,或许让更多老龄化家庭因此“松了一口气”。

    3月5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试点开展“免陪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将在上海三级医疗机构首批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目前已有两个病区实现试点住院患者由专业团队24小时全程照护。那么,“免陪照护服务”,到底是怎样的?记者来到仁济医院一探究竟。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从忐忑,到安心

    “来,你的脚动一动。再左右转圈,很好……”在仁济医院泌尿科病房,患者陈先生从手术室回到病房后,医疗护理员曹阿姨第一时间来到床边,为陈先生开展术后照护。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曹阿姨会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作为“免陪照护病房”试点病区,这里已实现住院患者由专业团队全程照护。

    “免陪照护服务”,即由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特级、Ⅰ级护理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不依赖患者家属亲自陪护,也不需要家属自聘护工。在3月5日通知发布前,本市已有部分医疗机构在个别病区开展了“免陪照护服务”的相关尝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2022年起就在胸外科和泌尿科两个病区试点实行了“免陪照护服务”。

    45岁的汤女士来自安徽,检查发现肺部实性结节,需要手术切除。因为各种原因,汤女士家中实在抽不出人手陪护。后来听说仁济医院胸外科住院实行免陪护服务,汤女士抱着忐忑的心态独自一人来办理了住院手续。

    术后几天,汤女士全部是由病房里的护理员照护。肺部手术后,需要患者自主咳嗽,护理员一边给汤女士拍背一边告诉她咳嗽的正确姿势。其间汤女士的丈夫来探望,但因为缺乏照护经验差点犯错,幸好护理员及时发现纠正了过来。

    正因为有了专业照护,病房环境也更安静了。汤女士说,之前家里有人生病,一般都是由家人陪护。同病房的家属之间经常会聊天交流,特别到了晚上,病人就会休息不好。现在晚上病房很安静,自己感觉恢复得特别好。

    如何让患者和家属更满意?

    谈及为什么会选择泌尿科病区和胸外科病区试点“免陪护病房”,仁济医院护理部主任奚慧琴告诉记者,这两个病区的患者特征明显,住院周期相对较短,且以手术治疗为主,康复需求也相对较多。免陪护制度的实施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在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赵晓菁看来,试点“免陪护病房”的效果非常明显。“胸外科手术以后的第一大并发症就是肺部的感染。如果家属频繁进出病房,很容易造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状况,一个简单的流行性感冒,有可能会导致感染合并肺炎。”赵晓菁主任表示,减少外来人员的频繁进出,对于肺癌、食管癌术后患者来说,极大降低了术后感染的可能性。

    在市民最关心的费用方面,记者了解到,仁济医院“免陪护”服务每天收费是150元,暂时还未纳入医保。“这个费用我觉得比较合理的,假如让家人请假来照顾我,每天的误工费都远远不止这些。”一位患者表示。

    事实上,“免陪护”并非“一刀切”的冰冷规则,而是建立起更科学的管理体系。记者了解到,仁济医院两个病区试点“免陪护”后,护士和护理员在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和患者沟通方面的工作量有所增加,医院将泌尿科病区和胸外科病区护士与床位比由1:0.4提升至1:0.5。以胸外科为例,45张床位配备的护士由原来的18名增加到了23名。而护理员则由第三方公司提供,每人负责约6名患者,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患者,也可以选择护理专员进行一对一服务。

    免陪护不等于无人陪伴

    不过,推进“免陪照护服务”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短视频平台上,年轻人为“终于不用请假陪床”点赞欢呼,评论区里“专业护理比疲劳陪护更有效”的理性声音获得无数共鸣。然而部分老年网友的质疑同样掷地有声:“当年我们床前尽孝,如今孩子怎能撒手不管?”

    “免陪护的推广需要患者和家属理解背后的科学理念。传统观念认为不陪护是不孝,但随着时代发展,理念会逐渐变化。同时,免陪护并非完全无人陪伴,而是有章法的陪伴。”赵晓菁主任告诉记者,“我们也有灵活处理的情况。对于部分不会说普通话、腿脚不便或存在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我们会进行评估,并在有陪护证的情况下允许家属陪护。”

    而“免陪护”病区并不代表患者与家属完全无法见面。在试点病区,每天下午3点到5点都是病区开放探视的时间。这段时间,责任护士会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内容包括患者的每日病情、相关注意事项及术后康复的健康教育知识,旨在加强医患间的信息交流与健康教育。

    据悉,仁济医院正在进一步探索通过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病床等形式,延续专业照护服务。

2025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