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总理”盛弘代表走上“代表通道”

深情讲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故事

青年报 记者 刘昕璐

    全国人大代表盛弘接受媒体采访。受访者供图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昨天8点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来自上海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虹桥街道荣华第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盛弘作为6名代表之一走上“代表通道”,深情讲述她所亲历和感知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故事。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让民众成为民生实事的提出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在回答记者关于基层工作体会的问题时,盛弘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虹桥街道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而她已经在社区工作十四年了。“作为一位人大代表,就是要为国家建言献策,为人民群众服务,在点点滴滴的履职工作中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盛弘说,每天,她都会和伙伴们走在社区里,看看公共区域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善的,听听大家对于社区服务、小区的管理有什么所思所盼,大家一起来出出主意。

    她分享了一个故事。在一次走访中,有居民跟盛弘说,能不能在市民公园旁边的绿道两侧开两扇门呢? 这样的话,他们前往地铁站、到古北市民中心党群服务站就更加方便,不用绕行了。对于这个建议,一场在相应小区开展的民主征询会开启了,并且获得了全票通过。此外,还邀请了长宁区绿化市容局、街道管理办、社工办以及第三方的设计公司一起来商量方案。经过多轮的讨论,最终确定拆除围墙,设置人行通道。

    “大家别看这只是拆除了一个小小的围墙,其实却回应了老百姓最真切的需求。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来商量。我们通过民主的方式去解决民生的难题,希望让大家成为民生实事的提出者、参与者和受益者。”盛弘说。

    对外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主实践

    盛弘满带感情地介绍,在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厅的展厅上有一面彩绘墙,这可是一个网红的打卡点。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虹桥街道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2016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在古北市民中心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至今,已经听取了103部法律草案和55部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民意征集。

    “立法联系点的信息员们参与热情越来越高了,我们倾听意见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了,不仅是在社区,我们还走进了楼宇、街区和校园等。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我们将党群服务站、人大代表之家的联络点、人民建议征集点以及市民的议事厅等多种平台进行更加有效的融合,希望可以更多地把老百姓的金点子转化为民生实事的金果子。”盛弘说。

    她介绍,长宁区虹桥街道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居住和生活在这里。2024年,在古北市民中心全年的接待中,就有510批次的参访团,其中,境外的就有55批次。她记得,一次在接待十一国拉美高端智库代表团的时候,就有外国朋友看到人大代表之家的墙上有盛弘的照片,说“原来中国的全国人大代表就在社区里工作”,他还拿出手机与盛弘合影。

    “作为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我在对外展示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主实践,心里感到特别欣慰和自豪。未来,我也将进一步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在办好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件小事、实事中为人民服务。”盛弘说。

    人大代表和居民区书记有着重合的职责担当

    去年这一年里,盛弘除了广泛听取居民、外籍人士、人才公寓住户等多方呼声建议外,还参与了多场履职活动,包括调研、座谈、“两院”活动,不断丰富着代表履职的途径、题材和经验,这也让盛弘坚定一个想法:要在不断履职尽责的过程中,全力践行人大代表的使命和责任。

    去年两会期间,盛弘提交了一份关于“银发经济”的建议,今年两会,她依旧关注消费领域。“提振消费是时下讨论的经济热点,希望在提升消费的背景下,更有效地激活有烟火气的经济,释放更多的经济活力。”盛弘说。

    盛弘说:“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激活烟火气的经济,相信,这会是老百姓乐得其见的。正如很多家门口小而美的变化,上心的举措和服务,都会让生活变得更加暖心。”

2025年03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