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碰壁到破壁

——一个壁球冠军的创业故事
青年报 见习记者 朱彬

    退役前的王骏杰在比赛中。

    王骏杰在球馆打球。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王骏杰,一位曾在全国各大壁球赛事中多次斩获冠军的运动员,却在运动生涯的黄金年纪毅然选择退役,转身踏上创业之路。2025年伊始,开始筹划在上海开设新的壁球场馆。值得一提的是,这将是这位蝉联十次全国壁球冠军头衔的选手,于上海开设的第三家壁球场馆。

    从专业壁球运动员,到如今的壁球店老板,十七载春秋,壁球始终如一地陪伴在王骏杰身旁。在这漫长岁月里,他见证了壁球运动的起起落落,却也始终怀揣着一份执着与期待,静静等待着壁球运动在国内迎来真正的蓬勃春天。

    青年报见习记者 朱彬

    碰壁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2020年,28岁的王骏杰开始在上海青浦创办壁球俱乐部,计划为国内青少年开展壁球运动培训。然而,迎接他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如同撞上一堵无形的墙。“壁球是什么球?”当年,还在上海市羽毛球队的毛头小子,甩给前来“挖墙脚”的壁球教练这样一句话。谁能料到,十二年后,这句话竟如同一支利箭,直直刺向他自己,正中眉心。

    北京奥运会那年,壁球教练向16岁的王骏杰递出橄榄枝。彼时,他正为在比赛中拿下更好名次、进入国家队而发愁,对壁球可谓一无所知。那个年代的羽坛,开始进入林丹统治的时代。十六七岁,是一名运动员职业生涯起步的阶段,王骏杰抬头望去,是一座名叫“超级丹”的大山。正是因为对国内羽毛球项目的竞争程度了如指掌,在壁球教练的反复劝说下,他下定决心,准备换一条赛道。2008年4月,他成了国内第一批壁球专业运动员。

    从竞争激烈的羽毛球项目转换到壁球项目之后,他的职业运动道路畅行无阻。王骏杰六岁开始练习羽毛球,后来进入上海市羽毛球队,最好成绩能进全国前八名。而投身壁球比赛,他屡次斩获冠军头衔,自2008年以来,王骏杰已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壁球锦标赛冠军。

    然而,在国内赛场上难逢敌手的王骏杰,在国际赛场上却仿佛陷入“鬼打墙”,始终难逃“一轮游”的怪圈。2014年仁川亚运会,他虽然闯进了个人赛16强,但在团队赛中,面对国际选手,却显得力不从心。他知道,这不是运动员个人的“鬼打墙”,而是壁球项目与国际顶尖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专业训练、教练指导到比赛资源等全方位的差距。

    这堵无形的墙,即便在他退役之后,依然如影随形,并在他创业时,给予了沉重一击。这堵墙,不仅横亘在壁球与羽毛球之间,横亘在他与国外顶尖选手之间,更横亘在他与那些对壁球一无所知的人之间。

    壁球,19世纪早期起源于英国,20世纪在全球广泛传播。它融合了羽毛球、网球运动的特点,与网球类似,运动员可落地一次击球,也可不落地击球。但不同于其他球类,壁球场地四周被实体墙面环绕,且击球时,运动员打出的球要碰到墙面。相比羽毛球,壁球在国内仍属于新兴运动,熟悉并接触的人群少之又少。

    由于壁球在中国起步较晚,中国壁球运动员与国际顶尖高水平运动员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为了缩小差距,全国壁球冠军王骏杰退役后选择在基层发挥余热,从事壁球推广和专业培训。2018年,王骏杰跳出“透明盒子”自主创业成为了老板,可这无疑是“摸着石头过河”。虽然有“首批壁球国家队运动员”的标签,但在创业初期,俱乐部门可罗雀,几乎没有学生报名,线下门店的场地也鲜有人问津。

    破壁

    坚守与奋进的回响

    “没有生意怎么办? 一个字,只有‘熬’。”王骏杰说着,双手掌心缓缓合上,身体不自觉地向后靠去。就像播下一颗种子后,只能熬过漫长寒冬,静静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刻。“我们一直盼着壁球项目能进入奥运会,一旦入奥,这项运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定会大幅提升,愿意参与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可遗憾的是,英国作为壁球发源地,壁球却未能进入伦敦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日本壁球实力在亚洲名列前茅,同样没能入选东京奥运会。”王骏杰说。

    但种子在黑暗的土壤中,并非只是消极等待,而是努力汲取养分,深深扎根。早期壁球基础人群稀少,王骏杰便亲力亲为,通过线上宣传、线下销售以及壁球进校园体验活动等方式,大力推广这项运动。他亲自带着拍子,给一群群小学生耐心介绍什么是壁球,在体验日手把手教学生感受挥拍的乐趣。

    尽管大多数时候,他面对的都是拒绝,但在他看来,与失败相比,拒绝根本算不了什么。渐渐地,第一家门店终于迎来了稳定的客源。尤其是2022年壁球在杭州亚运会上惊艳亮相后,来店内打球的人明显增多。瞅准这个机会,他果断在浦东新区新开了一家门店。

    2023年10月 16日,国际奥委会传出喜讯,壁球等五个项目成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比赛项目。这对王骏杰和他的俱乐部而言,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壁球,也会吸引不少愿意尝试的消费者。”王骏杰说,除了那些最初凭借壁球比赛成绩获得出国留学名额的青少年学生,如今,越来越多公立学校的学生和年轻上班族也开始尝试这项运动,“要说火爆程度,每周末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三片场地几乎场场约满。”那道肉眼不可见的坚实壁垒上,有裂隙在蔓延。

    新店的蓝色透明盒子内,飞扬弹起的弧线、急促迈动的脚步、精准快速的挥拍动作,吸引着人们的视线。壁球与玻璃墙的撞击声、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声刺激着人们的耳膜。“感觉很刺激。”场外跃跃欲试的人不时发出感慨。王骏杰透过蓝色玻璃墙看着场内运动的年轻身影,回忆起自己的创业之路,发出了“还比较顺利”的感慨,因为“自己有一个比较好的起点,而且这个创业项目比较依赖资源”。借助以往在赛场上取得的成绩,王骏杰为俱乐部招募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教练,包括国家壁球队退役队员、以往的同学和同事,还有他曾教过的学生。

    壁球入奥后,公司也面临着高速发展。“去年一年迈的步子比前两年都大,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员工人数都有所增长。”王骏杰说。如今,世界壁球联合会三级(最高级)教练、PSA世界巡回赛冠军、马来西亚壁球总会一级教练等外国教练也加入进来,为有意向打职业比赛的学生提供训练指导。

    从王骏杰在上海成立第一批壁球俱乐部至今,短短四五载,上海已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10余家俱乐部。他表示壁球赛道未来的竞争或许会越发激烈:“可能会有更强的竞争对手入局。”但专业运动员出身的他,一直试图在专业与商业之间寻找平衡,“以专业培训为主,结合学生的身体状况,因材施教,除了能培养一部分以此为兴趣的学生,还能培养出一部分能进国家队的苗子。”

    在俱乐部100多个成员中,初三学生史昱熙跟着王骏杰学习训练了六年。王骏杰认为他颇具潜力,是个不错的苗子。去年史昱熙还在上海市学生运动会壁球比赛中拿下两块金牌,并在全国青少年壁球精英赛U15男子组获得全国冠军。王骏杰希望将他好好培养,争取输送进国家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披荆斩棘。

    这是他自己一直未能完成的心愿。在运动生涯最辉煌的年纪,他曾梦想代表中国壁球运动员站上奥运会赛场上,上步、挥拍、击球。但直到2018年,这一梦想随着退役的脚步被他埋在了心底。如今,壁球入奥也再次点燃了他的理想和目标。

    今年,他的新计划和新目标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在上海之外,能让内地青少年接触到壁球运动,提高壁球在国内青少年群体中的接受度,同时为国内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平台和资源,培养国内运动员与国际选手交手的训练环境,带领其走向国际赛场。继播种之后,他也期待迎来真正属于壁球的春天。

2025年03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