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分站解民忧 纠纷化解成功率86%

构建“家门口”金融调解网络

青年报 记者 孙琪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本报讯 2024年9月26日,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试点成立了7家调解工作分站,截至去年年末,调解工作分站已拓展至10家。

    调解工作分站机制,是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的指导下探索建立的,旨在进一步深化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促进调解法治化,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机制,探索金融解纷“上海模式”,为广大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民、惠民的公益性纠纷调解服务,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新的软实力。

    据悉,10家调解工作分站目前覆盖静安区、陆家嘴金融城、前滩中央商务区、黄浦外滩金融集聚带、虹口北外滩金融集聚带、唐镇卡园片区、临港新片区,并向上海远郊青浦新城延伸,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

    每个分站配备“双站长”——分站驻点机构委派1名工作人员担任站长,负责分站日常运营;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委派1名业务骨干担任副站长,做好分站对接工作。支撑体系颇具亮点:“3名调解员+N领域专家”的配置,让每个站点都能快速调动金融、司法等多元力量。这种“扁平快”模式,实现了调解工作对接、消保培训交流、金融消保宣教等多功能集成。

    调解中心分站的“毛细血管”作用在民生领域尤为凸显。近日,市民A先生在投保某保险公司一年期重疾险后,被查出罹患癌症需长期治疗,尽管该保司已正常理赔,且为其提供了一定帮扶,但由于既往病史,保司无法继续为其续保。A先生续保无门,遂向驻点调解工作分站求助。中心调解员在分站现场调解,不仅建议保司应当做好“不再续保”的解释说明与关心慰问工作,同时向A先生普及了户籍所在地“惠民保”相关政策(可接受带病投保),并现场帮助其完成投保手续,为其实现了后续保障的诉求。

    数据显示,自2024年9月26日首批调解工作分站设立以来,至2025年2月末,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已累计受理调解申请810件,完成调解程序523件,调解成功451件,成功率达86%,调解案件涉及金额达9968万元,业务涵盖银行业理财、贷款、协商还款,保险业保单销售、保险合同、续收续保等多种金融纠纷案件。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表示:“中心力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在小、在一线,为构建和谐、稳定、繁荣的金融市场环境贡献力量。”

2025年0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