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市里的水产品冰柜。青年报见习记者 朱彬 摄
央视“3·15”晚会曝光保水冷冻虾仁涉嫌违规后,消费者又面临新问题:单从产品配料表上看,消费者难以核实市面上冷冻虾仁添加的保水剂添加量是否超过了国家标准。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上海的线下商超,发现部分冷冻水产品的包装上虽然注明添加了保水剂,但其具体添加量并无明确标注,消费者难以辨别冷冻水产品中保水添加剂是否违规超量。
青年报见习记者 朱彬
实地探访
保水剂含量标注不清晰
磷酸盐是一类化合物的统称,包括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磷酸盐主要用于保持水分、改善口感和延长保质期等。其中,三聚磷酸钠是常用的保水剂成分之一,它具有优异的保水性能,能结合水分,使水产品吸水膨胀、增重,同时保持肉质嫩滑。
近日,记者走访上海大润发,发现11款虾仁中,只有1款虾仁中未显示添加保水剂,其余10款均添加有三聚磷酸钠这一类保水剂。其中5款除了三聚磷酸钠这一类保水剂,还含有碳酸氢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二氢二钠、磷酸氢二钾、柠檬酸钠等食品添加剂。虾滑、鱼柳、鱼块、螺肉等其他冷冻水产品也都添加有三聚磷酸钠。
国家对冷冻水产品中磷酸盐的添加量有着严格规定。根据GB2760-202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冷冻虾仁中,磷酸及磷酸盐以及磷酸根计每1000克最大使用量为5克,即每100克中不超过500毫克,标准值为千分之五。
大润发出售的一款生冻大虾仁标明“不添加水分保持剂”,营养成分表的钠含量仅67毫克/100克,其配料表中也未显示有食品添加剂。另一款阿根廷红虾仁配料表显示有食用盐和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营养成分表中钠含量为131毫克/100克。按照计算,三聚磷酸钠含量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
但另两款海捕水晶虾仁和东海虾仁的配料仅显示为“海捕虾、水和三聚磷酸钠”,营养成分表中钠含量均为557毫克/100克。另外一款名为“大颗粒虾滑”的营养成分表中钠含量为830毫克/100克,但产品配料表中使用了复配水分保持剂——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磷酸氢二钾。
在食品中添加三聚磷酸钠后,钠元素会进入食品体系中。根据食品安全标准,营养标签中的钠含量是总钠量,包括所有来源的钠,不管是来自食盐还是其他含钠添加剂。所以,当配料表中三聚磷酸钠的添加量增加时,食品中钠元素的含量也会相应增加,进而会使营养表中的钠含量数值升高;反之,减少三聚磷酸钠的添加量,营养表中的钠含量则会降低。单看添加配料和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消费者并无法推算出这些冷冻水产品中的保水剂添加量。
一“剂”两用
增重背后的利益驱动
除了标注问题,保水剂的违规使用情况也令人担忧。央视“3·15”晚会曝光“保水”冷冻虾仁后,消费者发现部分生产厂商竟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甚至会按照客户需求,制定不同规格标准的虾仁。
按照国家规范,冷冻产品添加一定剂量的保水剂,本为在生产运输环节不破坏产品口感、保持水分,延长保质期,但在部分企业看来,这一规定却用作其他用途——增重。广东湛江尚方舟食品有限公司表示,100斤虾仁经过磷酸盐浸泡后重量可达124斤,而经过浸泡、冷冻增冰一系列流程生产出来的1斤虾仁,其实际重量仅有3两。
为了盈利,部分企业甚至不惜违反国家规定的剂量标准,超量添加保水剂。该公司在浸泡环节中,添加磷酸盐含量达千分之三十,浸泡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导致虾仁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
而诸多企业添加磷酸盐后,在包装配料表上并不标注添加剂。对此,即便消费者会查看包装上的配料表,甚至查找国家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相关规定标准,也鲜少有消费者对保水剂的实际添加剂含量知情。而包装上不明确标注添加剂含量,也为生产厂商提供了“灵活”的操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