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赛车博主眼中的F1中国赛

风驰电掣,又岂止在赛道

青年报 记者 杨力佳

    迈凯伦车队英国车手诺里斯驾驶赛车在去年F1中国大奖赛的比赛中。新华社 图

    费翔受邀进行讲座。     青年报记者 施剑平 摄

    “高一时候看的那场F1比赛,犹如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中……”那场2005赛季F1的收官之战,角逐异常激烈,引擎轰鸣,风驰电掣中少年的赛车梦悄然生根。

    今年,已经是他成为赛车自媒体博主的第7年。随着2025年F1中国大奖赛的临近,费翔更加忙碌了起来——拍摄F1观赛安全须知短视频,去学校、图书馆普及F1赛车入门小知识,受品牌方邀请参观车队库房……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时隔7年,再次踏入上海国际赛车场

    “F1于我最大的魅力在于,追求极致,这种极致不仅是风驰电掣的快感,同时也是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2005年,F1进入中国的第2年,16岁的嘉定少年费翔第一次来到家门口的上海国际赛车场,观看了人生中的第一场F1比赛。“那是2005赛季的收官之战,角逐异常激烈,引擎轰鸣,风驰电掣。舒马赫遭遇两次事故,无奈退出。我当时的座位在6号弯的看台,距离他冲进砂石地的8号弯不远,眼睁睁地看着他爬出已经破烂不堪的赛车,低着头郁闷地离开了赛道……”

    对于舒马赫来说那是一场想要尽快结束的噩梦,而对于费翔来说却是他赛车梦的起点。“两年后的高考,其实我很想报汽车相关专业,但是作为文科生的我,注定是与之无缘了。”费翔回忆道。即便如此,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对F1的热爱,那时候国内关于F1的资讯还不是特别发达,所以收看“五星体育”的F1电视转播,订阅《F1速报》杂志及各类体育报刊,成为了他大学时期乃至毕业后的日常必修课。“直到现在,我家还有一大堆的《F1速报》,最喜欢的几本早已经被我翻烂了,现在都流行‘断舍离’,但是这一份青春记忆,我将永久保存。”

    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你若无心,机遇将永远停留在未来;而你若有心,机遇则无处不在。这句话,在费翔的身上再次得到了验证。“我学的是物流专业,原本以为自己的职业道路会按照专业方向发展。然而在求职时,偶然看到一个与F1相关的工作机会,让我眼前一亮。尽管职位是后勤保障,专业不对口,我仍毫不犹豫地前去应聘,去圆自己的赛车梦。”

    从2005年到2012年,时隔7年,曾经懵懂的少年已经成长为意气风发的青年,再次踏入上海国际赛车场,费翔难掩内心的澎湃。更加戏剧性的是,报到当天,他就被调派到了赛事部——直接负责与车队的对接!“入职几个月后,我就接到了第一个需要我独立完成的工作,可以用‘时间紧,任务重’来形容——为2013年前来参加F1中国大奖赛的车队以及服务车队的各种保障团队总共近2000人发送邀请函,一人一份,所有的信息我都需要去位于市区的外事办手工录入,然后完成所有的手续,直到确保他们可以及时拿到签证,准时来到上海。”回忆起这段经历,费翔用“苦并快乐着”来形容。

    “当你将那些车手的名字,一个一个亲自输入系统中的时候,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但与此同时,我的神经也是时刻紧绷着的:白天在跑流程,晚上回复邮件,体量大又有时差,那段时间我是晨昏颠倒连轴转。但是好在,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

    这次的极致任务对于费翔来说,犹如一场热身赛,“其实,这是每一次F1背后所有人员工作状态的一个缩影。F1于我最大的魅力在于,追求极致,这种极致不仅是风驰电掣的快感,同时也是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一条私信,一份来自法拉利车队的邀请

    “他在房间里一共装了四块屏幕,一块用来播放比赛全景,一块用来播放车手车载画面,一块用来播放比赛数据,一块用来码字。”

    渐渐地,费翔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F1,希望深入地了解F1,其中不少都是青少年。在他们的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对赛车充满热情,对赛道上的一切充满着好奇。于是,忙完2018年的F1中国大奖赛后,他推送了自己的第一条“RonnieFei赛车频道”,将对赛车的热爱转化为传播赛车文化,向大家分享更多赛车背后的故事。

    从科普知识到赛事新闻到车手故事……为了创作更多高质量的内容,费翔花费了无数个日夜研究、挖掘深层次的内容。今年,已经是他成为赛车自媒体博主的第7年,全网粉丝超百万,名列新浪微博年度赛车自媒体Top3、新浪微博年度体育自媒体Top20……

    这样的成功并非凭空而至,费翔坦言,在刚开始的半年时间里,每条微博的阅读量都只有几十条,这让他一度陷入自我怀疑——难道干货还不够?“虽然那段时间心情有点低落,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后来我发现,问题在于,虽然我自己是一个年轻人,却用着老气横秋的方式。”所以,他很快就做了调整,用更平易近人的角度,更通俗易懂的表达,吸引更多人来了解赛车文化魅力。“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运动,而是一种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

    对于所有F1赛车迷来说,3月到12月的赛季就是一年中的狂欢节,自从成为了博主之后,费翔在狂欢之外也多了一份不为人知的辛苦。“有朋友和我开玩笑说,我看一场F1比赛就像人家在大户室里炒股票一样,目光在不同的界面上来回切换。”为了更好地捕捉赛事情况,做出专业分析,费翔做足了准备。

    他在房间里一共装了四块屏幕,一块用来播放比赛全景,一块用来播放车手车载画面,一块用来播放比赛数据,一块用来码字。24站比赛中,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国时间的深夜或者凌晨举行,在看完比赛后往往都已经是后半夜了,但是费翔还是要顶着倦意,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进行复盘,然后开始撰写推文,往往每天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就要赶着去上班了。

    精耕细作,静待花开。一天,费翔突然收到一条私信,那是来自法拉利车队的邀请,他可以一对一地对车手夏尔·勒克莱尔进行专访。“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条私信,我翻来覆去看了3遍。在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在这条赛道上的所有努力都没有白费,这次的邀请就是对我的一次肯定。”

    赛道上的风驰电掣充满速度与激情,赛车产业的发展也急需澎湃动力的加入。2021年,刚过而立之年的费翔离开工作了整整9年的上海国际赛车场,入职位于上海嘉定综合保税区的上海嘉定国际赛车服务有限公司——国内唯一一家国际性保税赛车服务公司。“嘉定一直以来都有着丰富的汽车文化底蕴,但缺少能够推动这一领域发展的新鲜力量”,而赛车产业或许能成为这股新鲜力量,所以他决定转换赛道,将他之前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在新的天地里发挥新的作用。

    当问及“RonnieFei赛车频道”接下去有何新的计划时,费翔表示,今年是F1的75周年,纵观历史,不同时代,人们对它的理解和展现都是不同的,作为一个自媒体博主,他也正在尝试用更与时俱进的方式来做赛车文化的传播。“目前除了中国站,我去过英国站、德国站、比利时站、澳大利亚站和日本站”,接下去,他想要集齐24站,为大家展现更多不同的精彩。“在我的粉丝中,95%都是F1赛车迷,我希望可以通过破圈让更多的非F1赛车迷一起加入进来,与此同时,我也将着重去挖掘、展现更多我们嘉定赛车文化的故事。”

2025年0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