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打卡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

近百台机器人“智愿者”组团亮相

青年报 特派记者 刘晶晶 发自北京

  迎宾机器人。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会下围棋的机器人。

  在昨日开幕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青年报记者与春晚出圈的宇树机器人“say了个hi”。除了这位“顶流”,今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机器人无处不在”成为最大特色,近百台机器人化身为这一科技盛事的“智愿者”。

  青年报特派记者 刘晶晶 发自北京

  “感觉来到了未来世界”

  会场门口有人形机器人迎宾,进入会场有机器人引路,喝水它给送上门,咖啡给你做到位,还能看它们表演画画和写毛笔字。开幕会上,机器人大大方方地主持,人形机器人方阵还呈现出一台科技秀,让人们现场体会到它们不仅仅会“扭秧歌”。这些人形机器人被应用到了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等很多场景,来自15家企业的近百台代表性机器人活跃在年会各个角落,成为年会的智能助手,被昵称为“智愿者”。

  “妮娅,你好!请介绍一下中关村论坛。”“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已成功举办15届,累计开展平行论坛和配套活动上千场,数十万名国内外嘉宾参与……”

  这是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咨询台前的接待机器人,名为妮娅,问她什么,都会耐心温柔地回答,还附送上微笑、挥手、比耶、OK手势。“妮娅的智能,源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情绪识别算法、人脸识别技术及人机交互设计的深度融合。在自助搭建平台上历经精密训练,使她能够敏锐观察用户行为、精准分析需求、快速学习新任务并作出智能决策。”北京清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妮娅还将应用于公共服务、教育、陪伴、文娱等领域,并焕发出新的活力。

  另一边,机器人“天团”巡游,带来了满满的未来感。不仅能看到机器人跑步跳舞、吹拉弹唱,还能写诗作画。扫码下单,接到指令的机器人两分钟就能制作出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另一台具身大模型机器人则会将咖啡取出送至客人手中。“这展现了我们的机器人在无人值守的咖啡店也能实现协作,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面,“茶艺”机器人伸出机械臂缓缓拿起茶具,开始了茶艺表演,从洗茶、冲泡到倒茶,每一个步骤都有模有样;书法机器人手执毛笔,一笔一画地写下“中关村”三个字;仿生数字人“胡博士”会模仿现场观众的表情,还会讲述AI故事;下棋机器人熟练地操控着机械臂,自如地完成拾取棋子、人机对弈等;还有各种形态的AI健康机器人,能够初步判断出人们的健康状态,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感觉来到了未来世界,非常震撼。”一位来参会的嘉宾告诉记者。

  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场”

  记者了解到,这也是此次年会所营造的“科技感”,通过精心打造全流程、多维度的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前沿科技,让论坛不只是论坛,更是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

  如在运用新技术方面,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打造“中关村论坛智能体”。应用豆包AI同传系统,在实时提供文字翻译服务之外,利用声纹识别和语音拟合技术,实现用演讲者原声进行同传翻译,相当于一个人同时用多种语言演讲。广泛应用文生视频技术,本次年会成果发布片、暖场片等视频制作过程中,大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部分视频实现了人工智能原创。综合运用裸眼3D、AIGC等前沿技术,营造奇幻炫酷的沉浸式艺术效果,打造未来已来、人机共生的全新感受。

  在拓展新场景方面,打造无感通行的参会体验,全面使用电子证件、电子桌签、会场导航、座位查询等各类智能服务,覆盖从入场到落座参会的全流程;运用人工智能、动画特效制作和传播短视频、微短剧,优化线上元宇宙会场,为参会者提供沉浸式交互体验。

  在践行低碳化方面,全面贯彻绿色办会理念,会场搭建和布置全面使用可循环利用物料,论坛资料全部提供电子版,必需印刷品和文创产品采用可回收材料,例如论坛手提袋由回收塑料瓶与竹纤维制作而成。会场周边还科学投放共享单车,让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此外,今年论坛还将继续推出人工智能主题日,举办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等活动,打造前沿科技的“风向标”,突出开源开放,集中发布RISC-V、人形机器人、长安链、整车操作系统等一批开源项目,为创新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2025年03月28日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