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聘会现场。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摄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本报讯 昨天下午,“闵”企进校2025年上海市莘庄工业区校企人才对接遴选会暨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专场招聘会顺利举行,近500位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2026届毕业生和23家工业区企业参与其中。
实现实习和就业的无缝衔接
为何要提前开启毕业生“就业第一站”?据介绍,以往,莘庄工业区在组织企业进学校校招,常发现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就业预期存在一定落差,于是便专门组建了一个人才服务团队,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实习阶段,动员属地企业提供更多实训机会,以期通过1年的实习,给大学生充分的就业磨合期,实现实习和就业的无缝衔接。
2023年,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与莘庄工业区先进制造业产业聚集高地围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合作,通过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促进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深度融合,构建了“需求导向-技能强化-精准输送”的人才供应链,形成了“实习即实战、毕业即就业”的良性循环模式。
活动一开始,包括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在内的4家企业,就企业概况、企业文化、企业岗位等展开了宣讲,让在座的大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更清晰、快速地了解相关信息,便于之后的双向选择。作为学长,即将在下个月正式入职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的2025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夏应天还为学弟学妹们做了经验分享。他告诉记者,去年在招聘会投出简历后,顺利得到了实习机会,“自从去年7月进公司实习以来,我考出了电工证,从一个‘小白’向‘多能工’迈进,非常有获得感、幸福感。”
推动高校与企业精准对接
宣讲环节结束后,遴选环节大幕拉开。记者了解到,此次,23家企业一共带来了56个岗位,计划招聘260人。
上海维科精密模塑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许冰告诉记者,在过去两年中,有近20名东海学子成功入职,“在当下的数字化转型阶段,我们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进来为企业的发展增加动能。”2026届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尤振宇在这里投出了第一份简历,他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消除了就业信息不对称的渠道障碍,另一方面突破了专业实践经验不足的就业壁垒,这种“直接”正是学生们最需要的。
在昨天的活动中,“新质人才共育基地”揭牌,将进一步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破解“学用脱节”难题,基地配备企业导师驻校机制,实现技术研发与教学实践双向赋能。
据悉,昨天的招聘会共收到简历1100余份,达成初步意向36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