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诊师的行业前景如何?面临哪些痛点?

青年报 首席记者 范彦萍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本报讯 随着4月底各区陪诊师考试结束,又一批学员将加入这个新兴行业。

    对这个新行业,老人和家属会埋单吗?这个行业要发展面临哪些痛点?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陪诊师需求是否真实存在?

    2024年4月,浦东新区民政局举办第一届“浦东新区银发经济供需大会”,大会上发布“社区养老热力词”专项调研结果,“陪诊师”居于十大热力词首位。调研中也发现,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一些陪诊就医服务往往存在着专业程度低、收费标准不一、缺乏有效监管等情况,老年群体在选择陪诊服务时存在一定风险。

    今年1月份,市民政局和市卫健委印发了《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的通知,其中就提到了聚焦老年人陪同就医需求,并在多区开展试点,组织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助医陪诊服务。

    事实上,早在试点方案出炉前,陪诊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就悄然存在了许多年。

    “以前的陪诊行业可谓乱象丛生,缺乏监管。比如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陪诊服务工作流程不规范,产品定价不透明等,加上信息发布渠道混杂,让许多有需求的患者尤其是长者,难以找到真实可靠的陪诊服务。”在国融乐养副总经理魏晓旭看来,其实,有些从业者对医院服务很熟悉。但在陪诊师这个新职业出现前,他们既不能被纳入“正规军”,又存在从业风险。随着上海进入深度老龄化,陪诊师职业正规化有着合理性和必要性。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民想要预约陪诊服务主要通过几大渠道。一方面可通过“随申办”进入国融乐养平台或者直接检索“国融乐养陪诊”微信小程序,除在正规平台下单以外,也可咨询长者所居住的养老机构或物业中心,部分机构、物业也正在尝试提供相关的陪诊服务。

    “所有在我们平台接单的必须是经过培训的持证陪诊师。”魏晓旭透露说,平台正在力推有护士资格证的专业人士也加入这个队伍中来。

    他介绍说,在陪诊分级方面,平台建立了陪诊服务等级制度,分为陪诊师陪诊、护士陪诊和专病陪诊三个等级,这三类都会提供专业的导诊、信息咨询、陪诊服务等,主要区别是陪诊服务人员是陪诊师还是护士,至于专病陪诊则针对病情复杂、疾病周期长的患者。“我们还给陪诊师进行标签管理,技能上比如医护专业、养老护理专业、育儿专业等,还有性别、服务区域、熟悉的医院和科室等,方便匹配不同老人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徐汇区在全市探索创新在陪诊队伍里加入物业人员。据徐汇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徐汇区正在探索制定统一的全流程服务标准,对诊前健康评估、诊中陪同就医、诊后评价反馈等环节开展标准化服务。由经过培训的陪诊师提供专业化陪诊服务。此外,还纳入车辆接送、爬楼机预约、辅具租赁等增值服务,居民可按需搭配。依托962899为老服务热线,开通“助医陪诊服务”专属通道,提供一站式的陪诊咨询和预约服务。

    老人及家属是否会埋单?

    目前,全市已经持证和即将持证的陪诊师到底有多少?市民政局养老处处长娄国剑估算了下,去年先行试点的浦东、杨浦、松江三个区共计培养了近千名陪诊师;今年上半年试点的11区每个区至少要培养百名使用统一教材,采用统一考核标准的陪诊师,预计新增持证陪诊师1100~1200名。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68.05万人,占总人口的37.4%。眼下,上海现有和即将持证的陪诊师满打满算不超过2000名,理论上每个陪诊师都会出现“爆单”的情况。

    但事实上,根据国融乐养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平台陪诊师的普遍日均接单量并不算多。

    “如何实现市场化,让消费者埋单”不仅是民政部门认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难题,也是眼下困扰着国融乐养这样的陪诊师接单平台的问题。

    的确,市场需求到底大不大,老人和家属会不会埋单?各方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价格高”是绕不开的话题,魏晓旭认为,此前平台做过一段时间特惠活动,但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陪诊服务属于低频消费,就算开展特惠活动客户也不会囤券。长期优惠对平台压力很大。

    “目前,市面上普遍单次服务均价200~500元/次/4小时以内;我们的服务价格是168元/2小时;238元/3小时;298元/4小时。”魏晓旭认为,从业者服务时需要交通费,还需要上税,这个价格并不算高。但事实上,两三百元的服务费确实会让很多消费者犹豫。

    针对老人普遍反映的用不起陪诊服务的情况,几个试点的区也纷纷针对特殊老人推出了一些探索性的举措。比如杨浦区和徐汇区通过慈善基金会、老年基金会、社区基金会等途径,为80岁以上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低偿、普惠的助医陪诊服务。

    在市场化上,浦东新区民政局也做了积极探索。该区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智慧陪诊服务”在浦东新区“浦老惠”官方养老服务平台上线,该平台截至2024年年底注册用户达到45万。由于平台用户信任度很高,对陪诊预约服务接受度也较高,自2024年6月20日起上线陪诊服务以来,截至2025年4月中旬已服务老人超过1500人次。

    “和年轻人倾向于线上支付不同,老人更倾向于线下下单,更信任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点位上熟悉的工作人员等。”该负责人介绍说,针对老人的消费习惯,除了开通“浦老惠”微信小程序、“随申办”浦东旗舰店、电话热线等线上入口,该区还在“长护险站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同址设置线下站点27个。此外,还综合考虑各项成本和市场定价制定收费标准,如将主流的陪诊服务定为亲民价198~280元/人(半天/4小时)。

    在娄国剑看来,陪诊本身是有成本的,存在老人和家属消费习惯的问题。当前老年人本身存在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针对普通老人,要培养老人和家属的消费习惯。鼓励平台和机构给予低价体验,激发他们复购的意愿;另一方面,针对特殊困难老人政府要想方设法给予托底保障。

    未来将制定研究标准

    陪诊师职业化这条路任重道远。娄国剑透露说,今年市民政局统一了陪诊师的培训大纲和考核要求。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培训时长和内容都有所增加,陪诊师需经过5天培训和半天考试。“今年下半年,陪诊师职业打算申报纳入人社部门专项职业能力培训。”

    “陪诊的过程涉及闭环。比如出行问题,一些半失能、失能的老人面临下楼难,这就需要动用装有爬楼机等辅助出行设备的福祉车等。像杨浦民政局就和交运集团合作对接了非急救转运车辆,为半失能、失能老人提供服务。”娄国剑介绍说。

    记者从杨浦区民政局获悉,该区还运用了“政府+市场+公益”模式,会同国融乐养、中侨大学、区中心医院、市东医院等10家单位,共同成立杨浦区陪诊服务联盟,并邀请市、区医疗领域专家共同成立联盟专家团。这是全市首个区级陪诊服务联盟,将在杨浦形成“市场服务、医疗资源、技能培训、金融扶持、行业指导”为一体的全周期发展链条。

2025年0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