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夜校的教室坐得满满当当。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年轻人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
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在黄浦倾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核心示范区的过程中,黄浦共青团以“文化”为切入点,以青年岗位建功为依托,多角度全流程引领青年,共同搭建了集“演艺、消费、文艺、社交”于一体的青春文化生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黄浦“青春磁场”中找到同好,展示才华,释放活力,共同成长。
青年报记者 冷梅
剧场新玩法
从观众到主人公,一键触动年轻人的信仰DNA
位于黄浦区人民广场周边1.5平方公里的“演艺大世界”是全国演艺市场消费中心和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演艺地标,目前已汇聚了26个专业剧场和80多个演艺新空间,涵盖音乐剧、沉浸式小剧场等多种形态,仅去年一年演艺大世界国内申报演出5万余场,成为当之无愧的“亚洲演艺之都C位”。而这其中超95%的观众、超90%的创作者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含青量”爆表。
青年在哪里,共青团就在哪里。秉承着“玩·聚·成长在一起”的理念,黄浦共青团陆续在“演艺大世界”的街区范围内建立了29家青年中心。其中,首个“演艺大世界·共享服务空间”在去年正式落地,该空间主要向辖区青年创业者和文艺爱好者提供工作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支持,旨在打造沟通的会客厅、文化服务的汇集处、商居共建的议事点。
黄浦作为红色文化的根植地,海派文化的辐射地,江南文化的传扬地,三种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期,实景谍战剧《代号白玉兰》受到辖区青年的热捧,该剧正是由“都市原点剧社”青年社群在共享空间孵化共创而成,采用“戏中戏+城市实景游走”模式,带着参演的青年们直接穿越回1949年前的南京路,沉浸式体验信仰的故事。
同样的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也在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上演。近年来,纪念馆充分发挥“团的发源地”溢出效应,打造“云游渔阳里”VR直播、沉浸式情景剧、红色研学路线等项目,通过场景体验与实践转化,强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今年,纪念馆以“新青年讲师团”为主体,创作全新剧目《青春的号角》,来自各行各业的戏剧青年,将在外国语学社旧址沉浸式演绎百年前青年奋斗史。
黄浦共青团通过打造更具“青年味”的红色文化项目,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行了“青年化”阐释,为青年提供深度参与、沉浸体验、情感共鸣的思想空间,构建出一条青年认同红色文化、理解历史使命的文化表达路径。通过红色文化与青春表达的融合创新,不仅激发了青年群体的文化消费活力,更构建起具有时代引领力的思想传播新模式,让黄浦成为青年人探寻理想、体验生活、理解信仰的重要场域。
焕发年轻力
从流量到蓄水池,一体构建“为热爱付费”的消费闭环
文化消费是“青春经济”的一种“表达方式”。在黄浦,“为热爱付费”拥有更多呈现场域。其中,南京东路商圈近年来持续在“二次元”上发力。为什么“老牌商圈”会突然选择向“二次元”新场域转型? 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团委书记董昱星表示,“公司‘Fun肆街区’的青年招商团队本身就由10名青年业务骨干组成,他们自身是青年人,了解青年喜好,2022年,团队开始觉察到青年消费的市场趋势,先后走访了十几家商业项目进行考察调研,随后发现,Z世代是潮流消费主力,热衷为二次元、潮玩、热门IP买单,追求个性体验与社交分享。也正是在这支青年团队的努力推动下,新世界城于2023年6月正式创立‘Fun肆街区’。”随着潮玩星球、三丽欧等头部品牌相继引进,全球首展及IP联名活动相继落地,“FUN肆街区”客流同比上升30%,年销售额破亿元。“数据证明青年团队主导的转型方向是正确的,四楼的转型受到青年人欢迎,同时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自2024年12月至今,公司开展了7场‘走进新世界机构投资者调研交流活动’,其中四楼fun肆街区也是机构投资者必选行程。”
如今,青年人正深刻影响着商业格局的演变,南京路上的第一百货、迪美、百联ZX等商场纷纷布局二次元业态,让黄浦的老牌商圈成为全国领先的二次元消费集聚地,重新焕发年轻力。
社交“引力场”
从场景到生态链,一步直达青年人喜爱的“破圈”社群
“微更新漫步指南”是一条串联了黄浦区青年发展型城区微更新大赛部分落地点位的Citywalk路线,青年设计爱好者们沿着巨鹿路、淡水路等腔调十足的马路,在参赛设计师的带领下,实景感受从“设计图-施工图-实景图”的微更新故事。像这样的主题线路,黄浦共青团汇聚各方资源打造了十余条,涵盖红色文化、青春消费、剧场艺术、城市更新等主题,在年轻人中掀起打卡热潮。为精准匹配青年需求,设计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年轻人社交热点,通过主题路线的打造,形成“漫步—消费—社交”的良性循环,打造“轻量化”的城市探索方式。
白天Citywalk暴走2万步,晚上就去青年夜校“能量加油站”充电。每周四晚,外滩青年中心灯火通明。十余名零基础学员在专业导演指导下,学习舞台走位和台词表达。“这门课叫戏精学院,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00后的妮娜是附近的上班族,“这门课的组织方还建了‘戏精研究所’微信群,我们相约一起看剧打卡。”这样的社群已在黄浦孵化出多个,覆盖音乐人计划、戏剧、即兴表演等垂直领域。
青年夜校只是一个起点,如今,夜校衍生出的“剧本围读会”“周末户外营”等自组织活动正在常态化开展,团干部和青年伙伴们共同在社群内讨论、互动和成长。
“青年‘8小时外’的居住、工作、学习、社交场景,我们一个都不想落下。”团黄浦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黄浦共青团依托党政资源、社会公共资源、市场资源优势,在全区社区、园区、楼宇青年中心开设16个夜校点,推出4大类130门课程,打造“10分钟夜校圈”,精准覆盖青年生活半径,实现“下楼即学、通勤可达”。近期,课程报名链接在社交圈掀起点赞潮,其中表演、戏剧、音乐剧等课程火速报名,成为沪上青年下班后的“艺术充电站”和社交新选择。
社交是本能,文化是纽带,热爱则是通用货币。在黄浦,青年们在文化滋养中探寻灵魂深处的共鸣,在潮流消费中释放个性与活力,在城市漫步中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在伙伴相聚中收获情感与成长。这里不定义年轻,却让每个青年都能找到自己的“热爱”模式,引领着城市文化与青年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人民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毕竟,最好的城市青春片,由Z世代自己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