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爆满!“五一”长假“博物馆热”由虚向实

青年报 记者 郦亮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根本约不到!”来上海游玩的金女士原本想和朋友一起去参观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的展览,却发现5月3日、4日和5日均已约满。幸好上博东馆还有一些名额,他们便立刻赶往了浦东。在这个“五一”长假中,上海的“博物馆热”依然热度不减,不少场馆的参观人数都创了新高。

    据悉,上博人民广场馆每天接待8000名观众。这个长假从5月1日到5日天天爆满,这意味着至少有4万名观众走进这座古代艺术殿堂。将持续到8月17日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正在迎来其倒数第二个参观高峰,七八月间的暑假,这里还将人山人海。有一种预测是,这个网红展览的最终参观人次有望突破300万。

    家在常州的金女士是看到该展热度趋于平稳的报道后,才赶到上海来看展的,结果没想到长假期间,这个已经开幕了将近10个月的展览还是如此火爆。“没看成展览当然有一点可惜,但离展览结束还有3个多月,我们还有机会。”金女士对青年报记者说,“幸好上博东馆还有额度,那个馆建成之后我们还没有去过,听说很多原来没拿出来的重量级的馆藏都亮相了。”

    “五一”假期,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以“展、教、创、游”四位一体的模式,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纷至沓来。5月1日至4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总共接待游客55353人,他们一共举办了8场展览,16场公教活动,不仅刷新了观众的艺术感知,更成为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的申城文化新地标。

    展览方面,“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上海巡展)”“刀木纪程——上海与新兴木刻的抗战叙事(1931-1949)”这些重磅展览的热度自不必说,很多特色的公教活动也吸引了大批观众。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志愿者的英文导赏让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走向国际,让千年古卷中跃动的人物群像焕发时代新生,汴河漕运的 细节在双语解读中成为世界共通的文化语言。而“走进艺术宫”课程的“青春的浪潮”导赏活动则以汉英双语带领观众穿越《美术作品里的上海》,从艺术家的笔触中挖掘海派艺术的红色基因,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这座城市的灵魂。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五一”长假期间接待了近6万名观众,相比去年有所增长。而举办了“月球计划:登月序曲”XR沉浸式展览的宝龙美术馆等场馆,这个假期也都吸引了不少观众,成为了市民过节的打卡地。业内人士分析,这些文化场馆之所以在“五一”长假里爆火,主要还是内容的创新,有观众走进去可看可玩可体验,这也使得“博物馆热”由虚向实,不断走向纵深。

2025年05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