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 图
今年2月5日,上海连续第八年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布了《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即8.0方案,聚焦提升企业感受,安排了58条任务举措。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加力提速推进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有关情况。
青年报记者 郭颖
相关部门和各区陆续发布
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方案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介绍说,2月5日以来,全市各相关部门和各区陆续发布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项方案,统一工作步调,形成矩阵式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取得初步成果。比如,涉企行政检查方面,行政执法“检查码”已在全市推广,基本实现“无码不检查”“扫码可评价”;政务服务方面,4月10日惠企政策精准服务平台“随申兑”上线,新推出一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协同共建方面,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执法部门建立沟通对话机制,合力推进宽严相济“有温度”的执法等。
街镇是城市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在上海300多万个经营主体中,近九成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这次我们将街镇营商环境列入攻坚突破任务,核心就是两个字:赋能,重点包括:送政策、配资源、解难题、强活力、树品牌。”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表示,通过机制创新帮助街镇解决企业诉求,推动12345工单考核机制优化,开展反向评价,激励各级部门支持街镇先行先试,支持街镇结合自身产业特色、企业需求,创建“一街一品”“一镇一品”等。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今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年1月1日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推广应用“检查码”,实现无码不检查、检查必亮码、查后可评价,取得一定的成效。“近期,我们的改革重点从规范检查行为进一步深入到提升检查质效。”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表示,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精细风险管控,用“无事不扰”检查事项清单给检查内容“做减法”,用“无感监管”检查对象清单给优质企业“做减法”。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的总体部署,上海警方细化落实各项安商惠企措施,持续加大对涉企网络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力度,营造清朗有序的网络营商环境。今年以来,上海警方累计侦破涉企网络谣言、涉企网络黑灰产等网络违法犯罪案件百余起,为1.5万余家企业提供了网络安全服务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深化“数字上海”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让惠企政策精准直达、高效兑现,构建全方位、智能化的惠企政策服务体系,市政府办公厅、市数据局、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区,建立高效协同工作机制,加强数字赋能,推出可感、可及、可预期的“随申兑”惠企政策服务平台。
22项营商环境测评点
上海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成立于2021年的奔曜科技,扎根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司致力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智能自动化变革。企业充分感受到了上海政策的“精准滴灌”,为企业创新“减负”。
“上海作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的标杆,我们深切感受到,上海‘免申即享’服务与惠企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强赋能’。”上海奔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阎文舟告诉记者,“我们打造具有‘领域认知和推理能力’的智能实验机器人,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而上海‘免申即享’政策通过大数据匹配企业资质,企业全程无需主动申请、无需填写申请表、提交大量申请材料,使我们快速享受到‘小升规’带来的政策红利。政府这种‘无感化’服务,不仅让企业节省了很多的人力、时间成本,还让我们能够将更多资源投向技术攻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迅速推向市场。”
此外,企业还感受到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为企业卸下“出海重负”。“经过短短数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已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组建了专业人才团队,以全球化视野搭建创新研发与市场拓展矩阵。”阎文舟介绍说,在海外征程中,浦东新区的张江专项资金对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展览和会议、宣传给予补贴。公司2024年参加了德国杜赛尔多夫医疗器械展,只需递交一份信息表,就能获得海外参展补贴。
4月19日,世界银行官方发布了中国的企业调查结果,从上海企业调查数据结果来看,总体表现良好,在企业调查涉及营商环境的59项测评点中,上海有22项测评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但对标全球最佳实践、对标企业感受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营商环境优化仍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顾军表示,下一步,上海将加力提速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8.0方案和“十大攻坚突破任务”,让每一位在上海奋斗的企业家,有信心、受尊重、敢创新,让每一家扎根上海发展的企业,有活力、享机遇、能壮大,让城市和企业双向奔赴、同频共振,共同谱写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十大攻坚突破任务”
主要内容
■实施世行对标改革方面 进一步向完善监管规则、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落地效果升级,推出对标改革新的任务清单,注重学习借鉴国际一流先进实践,拉长板补短板,加快塑造营商环境国际竞争新优势。
■优化惠企政策服务方面 上线“随申兑”一口查询申兑平台,推出科学精准设定政策申请条件和范围的“政策演算器”,持续扩大“免申即享”服务范围,普惠性政策力争应纳尽纳。
■优化涉企行政检查方面 推动各行业尽快建立“无感监管”“无事不扰”双清单,推进检查事项“双透明”和检查规范“双认可”,以市、区两级统筹和检查码撮合等,着力提升涉企行政检查的规范性、一致性、协同性,努力实现检查减量提质不扰企。
■建立“信用+风险”监管体系方面 研究健全“综合+行业”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企业信用风险“精准画像”,建立市场监管领域风险预警模型,完成市场监管领域个体工商户的信用风险分类,实现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覆盖主体从企业拓展到工商户。
■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面 加大金融机构信用融资产品供给创新,试点推广“园区秒贷行动”,推动融资服务中心进一步下沉,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着力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
■营造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方面 升级推出《涉企侵权信息处理服务包》2.0版,组织涉企侵权信息处置实务培训,开展“清朗浦江·e企同行”优化网络环境专项行动,建立协同治理机制。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和执法协作方面 开展长三角区域海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建立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协调机制,开展“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出台商标侵权小微案件查办指南,完善“反侵权假冒政企协作机制”,加大打击侵权、保护企业力度。
■治理牟利性职业索赔方面 强化依法治理牟利性职业索赔的整体合力,优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异常名录”,研究制定《关于依法治理牟利性职业索赔职业举报的意见》,对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施压企业、非法牟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依规开展治理,有效压降职业举报生存空间,更好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提升办理企业破产便利方面 强化企业破产行政事务协调机制,支持破产管理人依法履职,这项工作是世行营商环境评估的十大指标之一,对切实提升市场出清效率,帮助困境企业重整再生,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支持街镇营商环境建设方面 围绕打通“最后一公里”,赋能街镇优化企业服务和基层执法,做实“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优化12345派单机制,有序发展活力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