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网文作者数量首次突破3000万

青年报 记者 郦亮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5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网络文学行业规模逼近3500亿元, 网文作者数量突破3000万。网络文学作为青年人生活的一部分,其影响力依然在不断扩大。

    报告所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网络文学阅读市场规模达430.6亿元,同比增长6.8%,网络文学IP市场规模大幅跃升至2985.6亿元,同比增长14.6%。网络文学作者规模首次突破3000万大关,达到3119.8万,网文作品数量达4165.1万部,网文用户数量达5.75亿,同比增长10.58%。已有超过半数的中国网民热衷追读网文“在线催更”。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网文IP的市场规模已经远超纯粹付费阅读的收入。网络文学被拍成电视剧,改编成网游,制作成手办,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网络作家“变现”,获得维持生存收入的重要途径。而事实证明,越是“接地气”的选题,越是呈现中华文化精髓的作品,就越有市场前景。

    2024年,现实题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积极涌现,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激发文化创新力的鲜活载体。伴随第八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的开展,逾30万网络文学作家参与现实题材创作,现实题材跃升为网文增速第二大品类,《一路奔北》《剖天》《十七岁少女失踪事件》从“现实+科技”“现实+科幻”“现实+悬疑”等细分赛道切入,用更多元的叙事方式反映新时代、新科技和新生活。

    群像、考据、怀旧,成为起点读书三大热门标签,一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折射民族精神的作品,从“阅见非遗”“风起国潮”等系列征文活动中持续涌现,其中,“阅见非遗”第二届金奖作品《泼刀行》融近百项非遗、民俗、史籍与国术于一体,深度激发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力,《墨燃丹青》《醉金盏》等女频作品亦广受读者及下游版权市场青睐。

    2024年,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首次将“网络文艺”分单项纳入“优秀作品奖”评选中,《陶三圆的春夏秋冬》《滨江警事》(第1部)《我们生活在南京》三部网络文学作品入选。同年,81部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入藏中国国家版本馆,24部非遗题材网文入藏上海图书馆,10部阅文集团经典作品再度入藏大英图书馆。

    这份报告显示,由网络文学IP改编的《庆余年第二季》《与凤行》《墨雨云间》占据年播放量榜单的前三席,《九重紫》《大奉打更人》平台热度超30000,获爆款认证。其中《庆余年第二季》的集均播放量超过1亿,腾讯视频热度值达34389,刷新平台历史最高纪录。剧集的热播带动衍生作品《叶轻眉日记》登多平台热搜,《庆余年》IP盲盒售出超20万只,卡牌创影视类卡牌销量第一,原著阅读量环比提升38倍。

    书、影、漫、游的协同与联动也日趋深入,爆款频出。在腾讯视频国漫动画排行Top10作品中,改编自网文的有9部,《武动乾坤》第五季、《星辰变》第六季、《斗破苍穹》年番3等经典IP改编系列动画持续热播,《绍宋》改编漫画实体出版带动原著阅读环比提升13倍,《大奉打更人》联动《和平精英》手游、《道诡异仙》联动《新倩女幽魂》,角色、故事与世界观的结合实现了对游戏内容的深度赋能,在推动文学作品破圈的同时,丰富了用户的IP体验,进一步激发大众的消费热情。

2025年0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