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今年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690余起

护企优商 严打金融“黑灰产”

青年报 记者 陈泳均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本报讯 昨天是第16个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昨日上午,市公安局披露了一起近期侦破的保险诈骗案和诈骗金融机构资金案。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上海警方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690余起,涉案金额500余亿元,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虚构交易

    骗取退货运费险理赔300余万元

    为何有些订单的退货时间远早于收货时间?今年1月,上海一家保险公司通过“蓝鲸”护企工作站向警方报案称,该公司理赔的部分退货运费险的物流信息与交易订单的下单人员、下单地址和退货时间等信息完全不符,且这些异常订单主要集中在几家网店,怀疑被骗保。

    接报后,警方调取了相关理赔订单的全部材料,发现这些网店刚注册成功就立即获得了百余笔订单,且相关订单全部都是从偏远地区下单并退货。在获取了保险公司退货运费赔偿后,这些网店再无交易和更新,而这些发货和退货的物流单据均为伪造,与实际不符,警方判断其中有保险诈骗犯罪嫌疑,随即开展立案侦查。

    经查,犯罪嫌疑人汪某利用开设的网店账号,伙同彭某、陈某等人,以虚构交易的形式骗取退货运费险理赔款。其间,由汪某垫付相关下单资金,由彭某、陈某等12人批量下单购买小额商品,由于保险公司的退货运费险赔偿金额是根据物流距离计算的,距离越远、理赔金额越高,汪某等人便将虚假交易的收货地址设定为偏远地区,在店铺未实际发货的情况下即虚假申请退货,通过伪造发货退货物流单据,骗取保险公司的退运费险理赔款300余万元,兑换成虚拟币后进行分赃,涉嫌保险诈骗。

    在查清该团伙犯罪事实后,经侦总队会同黄浦分局开展收网行动,至4月底先后将汪某、彭某、陈某等1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目前,汪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保险诈骗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其余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诈骗资金

    以债务优化为名伪造证明材料

    日前,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指导宝山分局,成功侦破一起犯罪团伙假借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名义,以帮助借款人减免优化债务为名,通过伪造公司、企业印章向银行、网贷平台等金融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材料,诈骗金融机构资金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涉案金额460余万元。

    今年3月,经侦总队“蓝鲸”护企工作站民警在走访金融机构时了解到,有一批借款人在借款逾期、面对催收时,以自身罹患重疾、家庭陷入困境等为由,提出延长还款期限、减免利息乃至本金的诉求。如遭拒绝,或金融机构提出的偿还方案未达预期时,借款人便频繁、恶意进行不实投诉,以逼迫金融机构最大程度满足其减免本息的要求。然而,金融机构发现,这些毫无关联的借款人提供的证明材料存在高度一致的模板化特征,疑似所谓“债务优化”职业黑中介的统一操作。

    经深入调查,警方发现这些借款人在其证明材料中提及的工作单位中没有任何社保缴纳记录,相关材料很可能系伪造,且幕后都指向了同一个人——本市某法律咨询公司负责人孙某,这些借款人均与孙某及其关联人员有资金往来。据此,经侦总队指导宝山分局开展立案侦查,很快锁定了一个以帮助借款人优化债务为名,通过伪造证明材料诈骗金融机构资金的犯罪团伙,并于今年4月将孙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经查,犯罪嫌疑人孙某并无律师从业资格,但为了牟取非法利益,开设法律咨询公司,对外谎称专业法律工作者,为了混淆视听、误导客户,还刻意租借与律师事务所同一楼层的办公场所。

    其间,孙某通过社交媒体、互联网平台及线下渠道推广引流,雇佣倪某等4人利用“专业债务优化、停息挂账、减免罚息、轻松分期”等广告话术对外公开招揽客户,按照逾期金额的5%至10%收取高额手续费,并签订“停息挂账”服务合同,通过为逾期人员伪造虚假证明、反复恶意投诉金融机构等手段,逼迫金融机构重新协商还款协议、骗取金融机构减免贷款本息。

    据查证,孙某团伙共伪造了90余名信用卡、网贷逾期人员的各类证明材料,从中非法牟利50余万元,造成金融机构100余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目前,孙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06

2025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