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现场。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百年风云激荡,热血依然滚烫。一场用文物史料与创新科技书写的五卅记忆,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掀起红色热潮。为期两个多月的“热的血——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于6月8日圆满落幕,吸引了逾20万人次走进这场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
科技激活历史
为纪念五卅运动一百周年,中共一大纪念馆精心策划的“热的血——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于3月31日开幕。展览共分为“新生·锋芒”“前哨·斗争”“热血·迸发”“怒潮·燎原”“烙印·新篇”5个部分,讲述五卅运动的发展脉络以及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
展览突破传统展陈模式,结合沉浸式场景还原、智能交互技术等多元手段,呈现127件馆藏实物。场馆天井处还原当年上海南京路风貌;展厅入口处,将一级文物五卅烈士纪念碑与多媒体技术光影交织;互动触摸屏前,观众以指尖“点赞”工人启蒙教育理念;借助AI技术,观众不仅能观看黑白照片变成彩色动态影像,还能定制专属“五卅”红色歌曲;展览尾段用抽屉问答的方式,帮助观众检验本次参观的学习效果。端午以来,一大定制版数字照相机也搬进展厅,通过4K超清大屏互动拍照与AI绘画结合,让体验者穿越回百年前的上海。
重读热血丰碑
《工农联盟坚,五卅怒潮翻》沉浸式党课、“我到一大看升旗·五卅特别版”活动……配套展览的宣教活动同样精彩纷呈。记者从中共一大纪念馆获悉,此次围绕“热的血——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广受好评。5月开启的探寻初心之旅4.0版“热血寻踪1925”,融合了破译密码、寻找文物细节等趣味互动,以闯关游戏赢取纪念品的形式,真正让红色教育“活”了起来。
五卅百年当天,中共一大纪念馆还启动了红色足迹系列寻访活动暨“走进1921—1933”CityWalk。首条线路“热血征程·觉醒之路”串联起众多红色地标,参与者从一大广场出发,步行至淮海中路、金陵中路,驻足于上海音乐厅、大世界等历史建筑,在上海工人文化宫了解工人运动的“赤色碉堡”,最后抵达五卅纪念碑,致敬革命先烈。该活动后续还将持续开展,共有4条红色路线,以中共中央驻守上海12年为时间轴,串联中共早期机关旧址、革命报刊编辑部、进步团体活动地等城市红色地标,带领参与者通过实地走访,沉浸式触摸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体悟红色精神。
整个展期吸引超过20万人次参观,成为沪上红色文化新地标。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表示,未来,纪念馆将继续提升文博服务新能级、拓展文旅体验新场景,让红色文化更好融入市民百姓日常生活,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