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越剧演员卢笑恬:

短视频,传播越剧的一扇窗

青年报 文/记者 郦亮 图/受访者提供

    【文/青年报记者 郦亮  图/受访者提供】

    前不久,上海广播电视台越剧文化推广竞演节目《越动青春》,让戏迷观众注意到了18岁的卢笑恬。作为上海越剧院最年轻的演员,卢笑恬岁数不大,却已经拥有了不少舞台经验,所以即便站在舞台中央,她也没有那么紧张。应该说,卢笑恬赶上了一个极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推陈出新的时代,是对青年一代充满信任、放手让他们去干的时代。卢笑恬说,青年戏曲演员的优势是通过网络来普及戏曲文化。

    氛围很好:嵊州一家人都爱越剧

    青年报:请评价一下自己这次参加《越动青春》比赛中的表现。有没有想过在18岁的年纪就站在了舞台的中央,这对你的艺术之路会有哪些影响?

    卢笑恬:我觉得还可以,正常发挥吧。唱了一段经典唱段《你不问情由破口骂》,这出自《血手印》的《法场祭夫》一折。对于自己站到舞台中央这件事,我还是想过的,因为我在学校里参加比赛的经验比较多,所以这次站在《越动青春》舞台上,我不会感觉到很紧张。之前我也参加过很多比赛,有全国性的,也包括浙江省里的一些比赛,所以不太会紧张。

    青年报:说说你自己的成长经历吧。怎么学的越剧?在你的老家浙江嵊州现在青年人之中学越剧的多吗?他们怎么看待这一剧种?

    卢笑恬:因为我是浙江嵊州人嘛,那是越剧的发源地,我们家的越剧氛围是比较浓厚的。爸爸妈妈很喜欢,爷爷奶奶也很喜欢。我小时候其实不知道越剧是什么,我当时是比较喜欢唱歌的。后面发生了一段机缘巧合,当时我妈妈去理发店里洗头发,听到理发店两位越剧票友叔叔在唱戏,唱得太好听了。我妈妈就想,如果我的女儿也能学习越剧就好了,然后就去跟那个票友叔叔说。票友叔叔就把我带到专业的老师那边去学习。在我6年级毕业的时候,就去考了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现在想想,那些票友叔叔太厉害了,他们也是比较有名的票友。

    在嵊州,现在喜欢越剧的小朋友很多,我觉得还是因为戏曲氛围比较浓厚的原因吧。而且现在我们嵊州也有重视戏曲教育的传统。越剧的念白和嵊州方言是比较接近的,基本上几乎都是越剧方言。

    流派融合:在戚派和袁派之间自由切换

    青年报:都说你在生活中是活泼开朗的女孩子,但是戚派又是以“悲剧美学”著称,是什么机缘让你学习了戚派?你是如何在生活和表演之间进行这样一种自如切换的?

    卢笑恬:还是在嵊州,有一次我去电影院看越剧电影《白蛇传》,电影结束之后有一个影迷见面会。我看完这个电影就觉得戚派非常好听,当时金静老师也在现场。金静老师就是电影《白蛇传》的主演,也是我现在的老师,也就是在那场影迷见面会上,我们第一次见面。那次见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就决定要和金静老师学习戚派。

    我当时好像是刚考进艺校。考进去的时候就是越剧专业。那个时候已经学了一年了,还没有定要学什么流派。就是因为看那部电影之后,突然间被戚派触动了。戚派触动我的,主要还是在唱腔上吧,我当时看《白蛇传》时就觉得戚派的唱腔很新颖,虽然我接触越剧已经很久了,但是戚派确实激发起了我的好奇之心。

    青年报:看到你也在学习袁派。袁派和戚派有相似之处,比如它们的质朴含蓄,但也有很大不同。你是出于什么考虑要兼而学之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卢笑恬:我一开始其实在很早还没有上艺校的时候,是唱袁派的。包括刚进艺校第一年其实也是唱袁派的。至于袁派和戚派,因为我觉得这两个流派有点相似,就是发声位置差不多,另外就是这两个流派都比较质朴。我的嗓音条件也比较适合唱袁派和戚派。在平时的舞台时间中,我也没有特别去区分袁派和戚派,而是努力做到融合。但是有些观众还是能听出来的,因为我上次有看到一个评论,有观众评价说我唱的戚派有股袁派的腔的感觉,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他们已经听出来了。

    青年报:还是回到上面那个问题,你在生活中是活泼开朗的女孩子,但是戚派又是以“悲剧美学”著称,你是如何在生活和表演之中进行这样一种自如切换的?

    卢笑恬:演戏就是演戏嘛,演戏和现实生活中还是要区分开的,上台之前的话我觉得需要酝酿一下“悲”的情绪,下台之后,反正就是做回自己。(酝酿一下“悲”的情绪,你是怎么做到的?)想一些难过的事情吧,因为我毕竟还很年轻,生活经历有限,还没有办法去亲身体味那些角色的事情,就只能想一些难过的事情来代替,尽量去体验那个角色中的“悲”。

    虽然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但我觉得首先还是要努力了解剧中的人物,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然后尽量去想贴合这个人物的我经历过的事情,尽量做到共情。

    人小志大:擅长通过网络推广越剧艺术

    青年报:谈谈你的师承吧。在和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卢笑恬:倒是还没有遇到过特别困难的事情。和金静老师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去年我们在上海美琪大剧院,和师姐还有老师一起合作演了一场《玉堂春》。当时我是演“苏三起解”的这一折。这是全本大戏里面比较重要的一折,还有一场是“三堂会审”。我也是正式上台第一次演,压力还是很大的。老师就手把手教我,然后就是唱做念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来的,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来的。我现在非常感恩她。还记得当时上台的时候,她也在台侧看我,就是从我出场开始,到我下台,她一直在台侧默默关注。我很感动,当时还有好心的网友拍下了这张照片。(袁派和戚派的转换有困难吗?)没有觉得有什么切换的困难,这个我觉得还是要靠自己去体会,要区分,也要融合,我在袁派和戚派之间还是能够自如切换的。

    青年报:你是上海越剧院最年轻的演员,被大家称为“团宠”,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你觉得青年一代传承越剧艺术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卢笑恬:现在要好好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未来要争取拿更多的奖项。在技艺上跟老师好好学,好好提升我的专业,把我们的戚派发扬光大。还有就是塑造更多的角色,然后在舞台上展现给大家。

    优势的话我就是“青春”吧。因为还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去学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劣势的话,跟老一辈相比,肯定是有很多很多的不足。比方说表演上啊,因为人生阅历比较少,所以表演上还比较稚嫩。包括唱腔细节的一些处理上,也不太到位。在吃苦方面,我们青年人那也远远超不过老一辈。他们当时对自己要求还是很高的,他们当时练得也是比较猛的,我们现在就没有那么猛了。

    再说回优势,我会比较擅长运用网络来宣传自己,来向网友普及戏曲艺术。我会拍点抖音短视频,以短视频的方式来呈现变装,就是变装前是我自己,然后变装后就是我扮起来的角色的样子,以此来吸引更多青年人关注越剧,走近越剧。

2025年0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