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带上飞机的无证充电宝,“漂”向了哪?

混着卖藏着卖贴标卖

青年报 见习记者 朱彬

    充电宝贴有3C贴纸。 本版摄影 青年报见习记者 朱彬

    无3C认证充电宝。

    人民广场地下商城一家店铺售卖无3C认证的充电宝产品。

    充电宝的盒子上贴着3C贴纸。

    近期,充电宝起火、安克和罗马仕等品牌召回、民航局颁布新规,一连串事件让电池行业荡起层层涟漪,人们关心的充电宝安全问题再次浮出水面。新规前无3C认证的充电宝究竟去往何方?记者从机场、商家、二手市场三个方面展开调查。

    青年报见习记者 朱彬

    被“拦截”的充电宝去向何处?

    机场分开短期保管,统一交危险品处理公司销毁

    此前记者报道了机场被拦截的充电宝疑似流入二手平台,7月3日,就机场滞留的充电宝最终去向哪里以及自弃充电宝在机场保管期间的安全问题如何解决再次致电虹桥机场安检部门,对方对上述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在机场保管期间的安全问题如何解决?“旅客自弃的充电宝由机场的安检人员进行收集,交由安全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最后交由签订合作协议的危险品处理公司统一销毁。”安检部门人员回应。

    “在交由危险品处理公司之前的保管期间内,机场新开辟了单独管理自弃充电宝的临时存放点位,该区域尽量与普通的暂存区域完全隔离开,且远离人员密集区域。充电宝会集中放置在一个临时存放点。自弃充电宝和暂存充电宝分开处理,统一收集在机坪这一空旷位置的不同区域仓库内。”

    回应人员指出,无3C标识或者召回的相关充电宝产品具有一定危险性。考虑到其安全问题,在将充电宝从机场大厅运输至统一保管区域途中,工作人员会采用防火和防爆箱进行运输。“以科室为单位,大厅内滞留的充电宝达到指定数量之后,机坪科室会前往接收,并转移出航站楼。”

    目前,在东交通中心已开辟单独管理暂存充电宝的房间,其中配备有相关灭火设备。有暂存需求的旅客需自行前往该区域办理相关业务。到达指定期限旅客未取走充电宝视为自弃。

    无证的充电宝谁还在卖?

    线上线下市场鱼龙混杂,商家混着卖、藏着卖、贴标卖

    实际上早在民航局之前,国家对充电宝的安全认证早有规定。2023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充电宝被纳入产品CCC认证范围界定。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充电宝,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规定自2024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目前,线上购物平台在自家产品词条上纷纷将“3C认证”前置,主推有3C认证的充电宝。与此同时,透过宣传详情和买家秀的图片及视频可以发现,仍有部分商家在出售无3C认证充电宝。譬如通过买家发布的评价图片,Wiwu品牌一款型号为C01的磁吸充电宝仅有CE标识(欧洲合格判定证书)和FCC标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认证)。更有甚者挂牌“3C认证”并伪造认证编号出售。Benks旗舰店一款MP6型号的充电宝以“新国标3C认证”为宣传语,且宣传页和详情页摆放有3C安全认证证书和编号。记者随即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按照编号查找,结果显示,“没有找到匹配的记录”。

    与线上情况一样,线下充电宝市场鱼龙混杂。7月2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分别来到南京东路小米线下店、上海火车站地下商城、环龙商场、人民广场地下商城、百脑汇商场等处暗访,当靠近摆放充电宝的柜台时,几乎所有商家都会热情推销,并自动补充一句,“都是‘3C’认证,可以带上飞机的”。大部分商店内如今出售的都是有3C标识的充电宝,但部分店铺仍存在混着卖、藏着卖、贴标卖的情况。这类充电宝要么没有3C标识,要么贴有3C字样但执行标准过期,要么符合执行标准但机身缺印3C标识。

    上海火车站3、4号线出口的地下商城,一家店铺内部分在售的充电宝,“直接登机”被作为宣传口号直接贴在产品包装上。其中一款米耳牌的充电宝包装和机身上均未见3C标识,只有包装上贴有“新国标检测”纸张。在问及这款产品为何没有3C标识时,老板娘却言之凿凿“新国标就是3C”。

    除了没有3C标识,还有一些标识真假难辨的充电宝。徐家汇百脑汇商场二楼,苹果授权经销商店内贝尔金品牌型号为BP011的充电宝包装上仅印有CE和FC字样,未印有3C标识,却被贴有3C贴纸。无独有偶,人民广场靠近7号地铁口的一家地下商铺内一款嘉可牌充电宝的包装上贴有“CCCs”的贴纸,执行标准显示为GB/T35590-2017。而按照2023年最新《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细则》,移动电源的认证依据标准应符合GB4943.1-2022和GB31241-2022,且认证期限为5年。

    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这些宣称有3C认证的充电宝价格均在100元以上。当记者以价格太高为由询问是否有无3C认证的产品时,老板从展台上一堆充电宝中移开最外层的,并拿出一款橙声牌充电宝,“这个没有3C标识,便宜点69元”。查看后发现,机身上确实没有3C标识,包装上仅印有“FC”和“CE”认证。除此之外,店内还回收有无3C认证的二手充电宝。价格均在50元左右。

    老旧充电宝作何处理?

    售后处理回收是难点,大多无证产品仍在二手市场循环

    关于此次充电宝引发的热议,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王飞教授表示,在追求安全性和能量大、功率大能快充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面对如何选购充电宝的问题。他建议,在同等价格下,尽量选择能量小、体积大的产品。

    他认为,新规要求市面上的充电宝进行认证,而3C认证同时需要符合国家标准,这相当于为充电宝的质量安全加了双重保险。然而新规正式实施仅一年时间,目前仍然存在两大漏洞。一是3C认证采取申请制,不排除部分企业不申请认证。另外,3C认证是采用样品送检认证的方式,不排除正式生产过程中部分企业会更换电芯等核心原材料。他认为,此次风波为电池行业敲响了警钟,或许未来可以设立电池或电芯白名单,进一步补足流程漏洞。

    记者注意到,在大批无3C认证充电宝下架的同时,一大批无3C认证的充电宝涌入闲鱼二手平台。没有3C认证的充电宝到底能不能使用?法律和不同场所的政策规定对这类充电宝提供了一定的缓冲地带。铁路局规定,容量超过20000毫安时的充电宝不能带上高铁,但对于3C认证暂时没有要求。而法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只是针对相关商业行为,对于无3C认证的充电宝的使用场景和部分运输场景并未做强制要求。

    王飞教授进一步指出,人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电池,手机电池能量在3000毫安时左右,10000毫安时充电宝相当于3台手机,因此不必对充电宝如临大敌。他认为,在2024年没有3C认证要求之前,充电宝起火也是偶然性事件,部分品牌充电宝被召回大多追溯到的是一家电芯品牌,并不代表整个电池行业。

    王飞教授表示,如今,充电宝的处理仍然是一大难题。由于充电宝属于小件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成本较大,专业回收机构较少。记者昨日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搜索发现,本市具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企业仅有6家。

    其中鑫广再生资源(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文磊回应,目前正积极与两大机场进行接洽。“结合公司技术条线,公司可对充电宝进行回收、拆解,尽可能使其资源利用最大化。”另一家上海电子废弃物交投中心宝山区分中心工作人员称,回收的充电宝分为两种处理路径,其一是回收,其二是销毁处理(使充电宝丧失其产品功能),并签订销毁单。对方保证,签订销毁单后,不会流入二手市场。

    记者从爱回收、回收狮、有米、飞蚂蚁几家二手回收平台的客服那里了解到,这类与市民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平台均不回收充电宝。回收狮客服解释,没有开通这项服务是没有相关处理工艺的师傅。

    从认证流程、销售市场和回收市场来看,“良币驱逐劣币”的愿景仍有待出台更多细节政策,有标无标充电宝的路仍任重而道远。

2025年07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