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中外菁英 共探教师评价新图景

——2025中小学校长国际研讨会华东师大一附中分会场纪实
青年报

    近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主办,虹口区教育局指导,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承办的2025年中小学校长国际研讨会分会场活动隆重启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被视为激活教师创新潜能的引擎。来自中国、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多国教育专家齐聚,围绕“推进教师评价改革 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主题展开深度交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四级调研员孙韬韬,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发展服务部部长黄忠,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孙磊,虹口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寅等全程出席了活动。

    五育并举:风华尽显展底蕴

    上午九时,国际教育代表团步入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园。首站的教育集团特色展台,五所成员校将文化传承、科技融合、课程创新与学生发展成果精心铺陈,引得嘉宾频频驻足探讨。在校史长廊与校史馆内,流利的双语讲解伴随百年办学画卷徐徐展开,学生志愿者引导嘉宾体验校庆印章,将文化记忆亲手传递。无人机实验室成为创新焦点——学生以专业英语阐释研发应用,精湛的飞行演示彰显知识厚度与实践才华,赢得满堂赞誉。

    欢迎仪式上,华东师大一附中袁芳校长热情洋溢的致辞传递开放胸襟。王新书记向新加坡教育部高级顾问Wong Siew Hoong赠送纪念品,友谊与合作诚意尽在不言中。随后嘉宾移步羽毛球馆,观摩学生专业训练课程,亲身体验“体教融合”理念的生动实践。

    智慧激荡:评价育人启新思

    研讨环节由虹口区教育局陈寅副局长主持,中外专家聚焦育人核心命题展开深度对话。加州高科技媒体艺术中学校长David Gillingham剖析教师评价结果如何转化为有效政策;剑桥虚拟学院Hilda Vazquez-Diaz主任展示以特色活动锻造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经验;牛津中学校长Amber Houston则阐释基于学生自主性的课程设计精髓。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副校长陈耸发表题为《基于境脉的“教研训一体”研修》的演讲,揭示学校首创的教师发展路径:通过“境脉前置”策略,构建真实研修场域,实现教研训的深度交融。此模式点燃教师内生动力,促成课堂质量与教师素养的螺旋式跃升。

    互动环节热潮涌动,技术赋能评价、跨学科教学量化、师德建设机制等议题激荡智慧火花。不同教育理念在此碰撞,既包含对现有体系的深刻反思,也孕育着面向未来的创新构想,为评价改革开辟了多维思路。

    擘画未来:开放合作绘新章

    会议尾声,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孙磊展望区域教育蓝图。他强调虹口教育以“高质量发展”为锚,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支点撬动改革,初步建成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未来,虹口将强化“开放实验室”功能,推动本土经验走向世界,携手全球伙伴共建坚实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中外嘉宾互赠纪念品,为本次盛会镌刻下深情厚谊的注脚。

    这场中小学校长国际研讨会,既是一面映照全球教师评价改革锐意创新的明镜,更是一座连接上海课改前沿理念与世界的桥梁。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校本经验与虹口教育的高质量成果在此熠熠生辉。当思想的星火跨越山海在此交汇,不仅为全球教育合作注入了澎湃活力,更为人类共同的教育事业点亮了通向未来的希望之灯——评价之变,终将引燃课堂深处生生不息的创造伟力。文/陈耸

2025年0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