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探营上海短视频造梦空间:

“竖店”撑腰!年轻团队更“有戏”

青年报 记者 杨力佳

    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古装基地。青年报记者 施剑平 摄

    近年来,短视频的迅猛势头有目共睹。在嘉定安亭,有一个被称为上海“竖店”的地方——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集场景、服化、道具、设备、餐饮、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影视文创园区。以去年为例,这里一共诞生了100多部微短剧。而就在这个月,一个全新的古装基地即将正式投入使用,在进一步拓展场景的同时也打开了新的发展版图。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竖店”再升级

    提供更高效的拍摄体验

    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所在地的前身是姚记扑克的生产线厂房。2020年盛夏,这里刚刚完成华丽转身还处在试运行状态的时候,记者就来过一次,参观了第一批3000多平方米的拍摄场景。当时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偌大的厂房被分割成一个个房间,每走进一个房间都像是推开了一个任意门,医院、教室、公寓……瞬时切换。此次故地重游,当初的“小作坊”已变成25000平方米的大型取景地,而且更加注重场景之间的连贯性,还引入了虚拟摄影棚,完成了3.0版本的升级。

    例如中心入口处的由彩虹数字片场所打造的公司场景,从电梯开始,接待处、会议室、茶水间、办公区……拍摄动线一气呵成,还解决了景深问题。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商务经理侯楠楠告诉记者,一部微短剧的拍摄周期通常为一周左右,而且多采用竖屏拍摄,所以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置景上都讲究“紧凑”,中心也正是根据这个特点来打造的,这也是区别于传统影视基地最大的不同之处,聚焦高频、复用的中小型场景,更贴合微短剧的拍摄节奏和预算标准。在这里,还可以通过LED背景屏、Motionbase智能数控设备等,实现虚拟场景与实景的无缝切换。配合C形屏和悬挂系统,行车戏份也能安全高效完成,电影《飞驰人生2》的部分片段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另外,我们在做场景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每个区域场景的风格、调性,也要给剧组把灯光和机器的位置预留好,保证剧组在取景时有多个拍摄角度,增加剧组场景使用的空间。”侯楠楠说。

    据介绍,每个月,中心都会对拍摄场景进行大数据监测,并且根据监测结果做适时调整迭代。到今年年底,这里的场景将扩建到45000平方米,从而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拍摄体验。

    全链条迈进

    为年轻团队提供更大舞台

    漫步在园区,记者发现了一张海报,上面写着“喜报计划”。原来,这是去年以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为基地,由姚记科技、华誉影视、喜马拉雅、喜豹传奇公司联合发起的。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总经理周杰告诉记者,该计划也是中心从制景一站式向产业全链条迈进的重要一步,希望联通多方、共享资源、共同创作,形成以“IP—制作—发行—投流”为核心的微短剧制作全链路,不断提质增量、打造精品。“微短剧的迅速崛起,为年轻导演、编剧、演员提供了更多展现才华的舞台。目前,我们和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院校都有合作,成立了实训中心。另外,每个周末还设立了大学生开放日,我们非常乐意为他们提供实践平台。”

    徐嘉宝是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2021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此次,好朋友的毕设《门清》邀请她担任制片。“场景不少但预算很少是很多学生作品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我当时展开了地毯式搜索,发现这里不仅可以满足我们需要的所有场景,而且还可以给到大学生非常优惠的价格,所以毫不犹豫地就来了。”她告诉记者,目前,该片正在做新一轮的后期调整,踌躇满志的她们想去戛纳电影基石单元试试。

    在周杰看来,虽然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被称为“竖店”,但是横屏与竖屏的比例正在日趋平衡,无论是横是竖,如何推动短视频的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所有从业者面前的问题。而对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来说,今年中心将投资运营短剧80部,授权IP及三方合作100部以上,力争建成上海最大的短剧文创园区,打造内容生产、产业孵化、数字营销一体化的新型文创高地。

2025年0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