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化白瓷“玉漱公主”《神话》。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吴恺(除署名外)

德化白瓷《世博和鼎》。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人把瓷器研究到了极致。说到“薄”,过去人们见到最多的是照光即透的。7月14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率先开箱的德化白瓷作品“玉漱公主”,却让人见识了“远看是纱,近看是瓷”。“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上海艺术大展”将于7月18日在中华艺术宫开幕。此次展览系统呈现德化瓷的传承脉络与创新实践。
青年报记者 郦亮
“瓷薄如纱”这个词用在“玉漱公主”《神话》这件瓷塑作品上再合适不过了。在展览开箱环节,青年报记者看见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连德理捧着“玉漱公主”而来。这件瓷塑作品高达四五十厘米,重量却只有1公斤多一点。看着重,实则很轻盈,这就是“薄”的艺术了。灯光一打,那细纱一样的衣裳似乎在随风摇摆,手臂的线条在衣袖里若隐若现。连德理告诉青年报记者,《神话》将东方女性的温婉典雅与神话意境相融,人物纱衣处薄至0.2毫米。
此前,《神话》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德化白瓷展时引起轰动,一度成为社交平台上刷屏的“爆款”。连德理认为,“玉漱公主”能够受到年轻人喜欢,除了因为工艺创新给陶瓷带来“软硬结合”的感觉,也因为造型符合当代审美。
与《神话》一起开箱的还有15年前参加过上海世博会的《世博和鼎》。有意思的是,这次举行展览的中华艺术宫在15年前就是世博会中国馆,这次《世博和鼎》算是真正的故地重游。记者看到这厚重的《世博和鼎》和轻盈的《神话》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代表了德化白瓷的另一种风貌。高129厘米、直径72厘米的瓷鼎,以“和”为核心理念,融合传统祥瑞符号与现代国际元素,被誉为“千年一宝,世界瓷王”。作品灵感源自中国“铸鼎以纪盛世”的传统。
鼎身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浮雕象征四方和谐,橄榄叶与和平鸽构成的腰带寓意世界和平,阴刻的奥运会人形篆字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浮雕,则巧妙融合了北京奥运精神与世博理念。尤为独特的是,鼎内手工捏塑的玉兰花、梅花、牡丹、菊花等百朵瓷花竞相绽放,以“百花齐放”的意象诠释“万物和谐共生”的哲学。
第三件开箱的是连紫华创作的《极彩·如愿佛》。《极彩·如愿佛》打破了德化瓷“单一白”的固有印象,在世界陶瓷史上尚属首创,此次展览也是该作品首次亮相。策展人项笠苹表示,艺术家们愿意出借作品,打动他们的除了上海和中华艺术宫的平台,也在于展览的学术价值。“作为公立美术馆,我们首先进行清晰的学术梳理。展览从‘万象本色’‘文质彬彬’等具有美学和哲学高度的角度去重新定义和看待这些作品,也希望观众能够看到这些作品在工艺之外人文性和精神性的思想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