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青年报·青春上海学生记者团(以下简称“学记团”)2025年度培训在上海市团校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市60余所中小学的近百名学员代表开启专业技能学习之旅。他们将在主流媒体导师的指导下,学习新闻采编实务,以青春视角观察社会、记录时代,为成长注入专业力量。
青年报记者 徐红清
招募火爆
覆盖全学段直通重大活动
本次学记团招募于6月中旬启动,短短10天就吸引全市百余所学校近300名学子踊跃报名,学段覆盖小学至大学,其中不乏区级、校级记者团骨干,也有众多零基础新人。
经过层层培训和选拔,学记团成员将有机会获得直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海书展、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以及“光荣之城·青年行”红色寻访等活动的宝贵机会,与行业精英面对面,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时代脉搏。
四大模块
锻造“六边形”核心素养
本次年度培训聚焦“采—写—编—摄—播”全链路能力提升,精心打造四大核心课程模块。四场大师课环环相扣,旨在系统锻造学员成为“六边形”小记者的综合素养。
第一堂课聚焦记者核心素养,青年报社融媒编辑部副主任鲍华麟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记者?”为题展开讲授。课程首先简单阐释了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大核心能力,同时针对小记者群体特点,提出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活力、潜力”的“小记者六边形能力模型”。此外,课程还深入讲解采访要点和提问技巧,使小学员迅速掌握了新闻采写的核心技能。
在随后的出镜技巧课堂上,青年报社记者陈嘉音围绕心态、串场、服饰、环境与团队协作,传授镜头表现力修炼之道,引导学员克服“镜头恐惧”,专注信息传递,强调“言之有物”的串场核心。通过现场示范,生动展现了一名成熟的出镜记者从容自信的魅力。
摄影课程则由青年报社记者施培琦主讲,通过解析新华社、《人民日报》及全球经典案例,阐释新闻影像的“及时、广泛、多样”特性,并借助燕郊救援、冰川守护等实例,提炼“化繁为简、抓关键信息、突出主题、捕捉情绪”四大实操技巧,让学员领悟“一图胜千言”的感染力。
在前沿技术模块的课程,行业大咖、资深动画导演马之源系统梳理AI重绘、生成式影片等AIGC概念,现场演示语言、图像、视频等工具操作,鼓励学员培养“反逻辑创作思维”,并引导思考版权、风格同质化等伴随技术革新的重要议题。
传承红色基因
青春执笔书写上海新篇
活动当天,学记团成员参观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与上海”主题展陈。在参观中回顾党领导下共青团“和上海”“在上海”“最上海”的故事,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征程上,书写属于新时代上海团员青年的壮丽篇章。
后续,青年报社将向学记团成员持续开放融媒体实践平台。相信,青年报·青春上海学生记者团的身影将闪耀在青年报融媒体的每一个角落:直播间里,清澈的声音将讲述多彩故事;报纸版面,真挚的文字将记录成长轨迹。相信,年轻人的声音值得被世界聆听,青年的视角必将照亮社会的更多角落。
■08